1为什么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江苏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定位?

发布时间:2016-12-30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问答“两聚一高”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江苏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鲜明地提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

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全省上下的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1125日,省委李强书记专程到省委党校,就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了首场宣讲,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方面作了生动深入的论述阐释。

为帮助全省广大领导干部加深理解和准确把握省党代会精神,凝聚全省上下广泛共识,积极投身到“两聚一高”的生动实践,本期“热点面对面”从党代会报告中精选了14个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全国层面来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总书记还指出,十个手指不一般齐,不必划线,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先行探索。对江苏来说,全省的总体目标,要和国家大目标保持一致,因此,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同时,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基础比较好、发展比较快,经济总量已经突破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转型升级进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各项事业发展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理应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作为。如果简单地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体现不出江苏为全国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探路、多作贡献的要求,也不能回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省党代会明确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高水平,主要是指工作推进的标准要高、要求要严、措施要实,不仅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江苏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1983年,邓小平同志到江苏视察,看到苏州的发展变化,非常高兴,后来以苏州为例证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要求江苏推进两个率先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小康建设上,在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可以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江苏一以贯之的明确要求,也是全省上下的共同愿望。未来的五年,将是全省上下为此攻坚的五年、冲刺的五年、决胜的五年。到2020年,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我省今后探索现代化建设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