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发布时间:2017-03-1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丁 宏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将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统揽全局,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2017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包含33条“聚焦富民”意见,要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聚焦“富民”,让百姓的“口袋”更加充实,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再获发展新动能的必然抉择。“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中国先哲之言指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体现就是百姓的富裕程度、生活质量以及获得感。江苏经济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居民收入水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够相称,部分地区老百姓年收入还没有达到6000元的省定脱贫标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急需补齐富民“短板”。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事实上,这两者本身在哲学上就有着辩证递进的关系,形象地反映了“百姓富”的内在要求。“富口袋”,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让百姓“身有所栖”;“富脑袋”,是精神财富的繁荣,让百姓“心有所寄”。“富口袋”,只是物质条件的暂时改善,不排除存在致贫返贫的危险;“富脑袋”,是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授人以渔”而不仅是“授人以鱼”。只有把“富口袋”和“富脑袋”有机统一起来协调推进,逐步实现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最终推动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 

  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以信心富民。部分群众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是难以致富甚至持续贫困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脱贫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信心富民是“富口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富民政策,坚持鼓舞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代精神,让群众看到希望、树立信心、把握机遇,充分调动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早实现富裕梦和发展梦。 

  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富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论贫困的根源》中指出,“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公民教育权的丧失既是贫困的原因又是贫困的结果。“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教育既是帮助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消除贫困根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群众提升综合素质、稳定增加收入、加快富民步伐的重要举措。要积极发挥江苏教育大省的优势,加大对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加大教育惠民助困力度,进一步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高水平发展15年基础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办好公平、优质、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构筑我省聚焦富民战略的重要支撑。 

  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富民。富民不仅仅是增加收入,还包括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福利保障、建设良好生态;也包括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健康丰富的文化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我们要锲而不舍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引导人们把生活建立在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上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四是全面推动创新富民。发展是硬道理,要想实现“富口袋”,固然要通过制度改革使社会财富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发展,创造更多有用的社会财富,从而有更大的“蛋糕”可用来分配。江苏的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从根本上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必须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引领型发展优势,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要把富民增收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创业富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造条件拓展居民增收空间,激发全社会增收致富动力活力,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让老百姓在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焦高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