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富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行动

发布时间:2017-03-1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李程骅    

  编者按: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未来五年的总任务、总目标和总纲领。系统、持续推进“两聚一高”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与宣讲传播,是本刊的重要任务。本期“热点面对面”围绕聚焦富民主题,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落地、奔康路上的扶贫攻坚、如何打好富民的“组合拳”、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以及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富民福祉等方面进行阐述、诠释,并链接我省部分村镇的实践案例,以期为理论宣讲传播提供参考。 

 

  面向“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江苏确立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主题和奋斗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和创新能力上,更要以过硬的成果体现在富民水平上。“聚焦富民”重心的强化,深化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义,即要从根本上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得到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认可,从而真正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绘就江苏未来发展新蓝图的“两聚一高”的伟大实践中,“聚焦富民”作为价值导向、奋斗指向和考核取向,彰显了江苏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追求,将全面唱响小康路上为民惠民富民的发展主旋律。 

一、“三个口袋”:百姓利益第一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来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指向要更加鲜明、更加集中:以“聚力创新”引领发展的转型升级,以“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份第二,人均GDP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第一,但是总起来看,全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够相称,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够匹配。特别是苏北地区相当多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由于居民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生活压力较大,富民也有很强的诉求。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来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强化民生导向,促进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绘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蓝图。 

  在推进“两聚一高”的实践行动中,聚焦富民的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好普遍存在的老百姓看病、上学、就医和生态环境等焦点问题,促进全省百姓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为此,2017年新年伊始,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其中包含了33条“聚焦富民”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要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把富民战略与行动落到实处,关键是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在做大做优“蛋糕”的同时,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蛋糕”分配好,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见实效,切实提升和保护百姓的“增量利益”。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转变思维,强化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协调好各方利益,真正做到自身既得利益的让渡。李强书记曾多次用“三个口袋”来形象表明居民收入、企业利润与财政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富民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让“三个口袋”鼓起来,其中第一个就是居民的口袋,企业的口袋次之,最后才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口袋。只有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全面小康才会有获得感和说服力。之所以这样摆放三者的位置,就是让全省上下切实转换视角,把关注的重心从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以惠民为出发点的发展质量上来,培育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强调大产业强市的同时,突出小产业富民,鼓励更多的人去创业,去办企业当小老板,带动激励更多人去创业致富。 

  从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的角度来看,围绕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轴,“三个口袋”次序体现出的先后逻辑关系,则体现了现代政府“善治”的新理念,进一步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为只有前两个口袋鼓起来了,才会有第三个口袋的充实。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老百姓自然不会有发展的信心和消费动力。或者说,只有居民、企业的日子“过好”了,政府的日子才可以“好过”。政府只有树立市场化的、包容的、服务的思维,真正转变自身职能、制定精准的引导政策,营造利于创业创富的环境,真正激发起公众的创业热情,才有可能通过创新发展来摆正“三个口袋”的关系,形成良性的经济与社会运转。 

二、改革创新,精准发力“补短板”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强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有效回应老百姓的现实关切,具体的路径和举措必须顺应大势、把握趋势,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攻坚克难。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百姓心为心”那样,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和美好期待。 

  当前,江苏转型升级的压力前所未有,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加剧、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积累的问题,比国内其他地区更为艰巨。按照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要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靠,不能等,必须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打开发展的新天地。推进“两聚一高”的伟大实践,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实力更加彰显,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的庄严承诺。提高富民水平,首先要在惠民的实效上下功夫。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农民创业已经比较容易,“淘宝村”的快速发展,政府的电商服务政策,如何更好引导乡村的草根创业潮;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具有集群性的服务链和产品链;打好脱贫攻坚战,特别是确保人均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如何拿出新招、真招和硬招。在影响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就医、就学、健康养老和生态环境等焦点问题上,政府部门更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尤其不能用平均数代表大多数,更不能用某一个方面来代替基本面。这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说是经年积累下的,属于要啃的“硬骨头”,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 

  聚焦富民,在放大江苏自身原有优势的同时,更要花大力气、聚集资源去补短板,尤其是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提高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无论是在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还是在具体实施的33条“富民意见”中,都体现出勇于改革创新和敢于担当负责的气魄和精神,把聚力创新作为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战略,把聚焦富民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和目的。在具体的策略和措施中,更是实实在在地回应了老百姓的现实关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大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鼓励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分类建设标准等等。针对生态环境这个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明确提出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着力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以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 

三、牢记“初心”:开辟发展新境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简单地喊出口号与理念阐释,而是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落到工作实处,恒久推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总要求下,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的转变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十三五”推动地方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时代要求。江苏的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步伐比较快,明确提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来实现大突破、见大成效,特别是强化民生导向,把聚焦富民作为主攻方向、主攻仗,通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服务标准,让全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行动计划,无疑是更自觉、更全面、更高水平地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江苏发展的新内涵,开辟了江苏发展的新境界。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推进“两聚一高”的伟大实践,把富民作为发展的目的,着力提高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正是通过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结合江苏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来破解难题、厚植优势的创新之举。无论在省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以及后来推进落实的相关文件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为民惠民富民的情怀,并将之转换为务实的路径和具体措施,有战略有行动有温度。在创新发展方面,突出创新在江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在协调发展方面,将进一步推动江苏城乡、经济与社会、两个文明在各方面、各个环节更为协调发展,“富口袋”同时也要“富脑袋”;在绿色发展方面,确定了通过生态环境的“补短板”让良好生态成为民生福祉的实现路径;在开放发展方面,将借助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共享发展方面,进一步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和终极目的,把解决热点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守住全面小康的底线等。这些政策、措施和具体实践,体现了聚焦富民行动的战略性、可行性和示范引领性,也表明了江苏建设质量高、标准高,惠及每一户、每一人的“高水平”、“全面性”的小康社会的责任担当与高远追求。 

  聚焦富民,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发展目的,是江苏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创造性实践行动,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创新之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责任担当。在过去30多年的小康社会建设路上,江苏一直发挥着探路者、先行者的角色,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两聚一高”的伟大实践行动,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具体行动和价值追求中,必将再创江苏发展的新辉煌! 

(作者系《群众》杂志社副总编、研究员)

责任编辑:焦高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