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对领导干部的“修身齐家”更是念念不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对家风的传承弘扬中,我们看到了习总书记是如何笃行“齐家”而后“治国”的,深切感受到他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有多重视“家风”
2013年10月31日,在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2015年2月17日,春节团拜会上,他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
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他又一次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为何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家风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的重要原因。”
自习近平治国理政以来,从严治党不断深化,紧抓党员干部的家风、党风不松手,先后出台“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将“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作为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重拳反腐,抓关键少数,正确引导新党员的成长。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这是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写下的一段话。
习近平认为,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在重访兰考时,习近平多次赞扬焦裕禄同志家风好,对子女要求严格。当焦裕禄的后人焦守云提到“家风”时,总书记若有所思,重重地点了点头,重复了三次:“家风!家风!家风!”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多次提过福建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还在一篇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对于家庭如何培育良好的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方法: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本刊记者张宁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宣讲家网等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