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到英国时,觉得那儿的人都特别绅士,我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我扶门。当时我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Lady First”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径直穿了过去。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一“待遇”。
慢慢地我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总要回头看看后方是否有人。如果后面有人,他们便会扶着门,等待后面的人进来,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Thank You”,并继续为后方行人扶门,直等到后面行人鱼贯而入,或有人半途接棒,再缓缓放手,这就算完成了一套“爱的传递”的基本标准动作。
回国后,在公共场所,我常常看见,有的人进门时自顾自地前行,根本不考虑后面是否有人跟随。有时后面的人正赶上来,却被弹回的门“嘭”一声撞在脸上;有时后面的人刚到门口,门却关闭了,还得重新开启。这不禁让我想起在英国“扶门”的一幕又一幕。
为他人开门扶门,是举手之劳,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爱心和文明素养。事情虽小能量很大,如果我们都能在进入有门的公共场所自觉地为他人开开门、扶扶门,大手传小手,传递小小的爱,就能积小成大形成大爱传递链条,人际关系何愁不和谐,我们整个社会何愁不文明。
谚曰:“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其实为人扶门,何尝不是手留余香。这香,是爱心的芳香,是社会正能量的芳香,更是美好社会氛围的芳香。
责任编辑:焦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