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的包容

发布时间:2017-05-10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爱军    

在苏格兰爱丁堡小镇上,有一家叫做尼科尔森的咖啡馆。在上世纪90年代它一直默默无闻。大多数时候,店里总是冷冷清清。

那时,经常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推着一辆婴儿车光顾这家咖啡馆。她总是在临街的一个角落里坐下,有时凝神瞧着玻璃窗外街道上的景象,若有所思,有时被婴儿的啼哭拉回到现实的世界里,急忙摇动婴儿车。更多的时候,她会拿起一支笔,在顺手抓来的一张纸片上快速地写着什么,仿佛不紧紧地抓住,就会消失似的。

偶而,咖啡馆的侍者会走到她的桌前,问她需要什么,她总是会有些慌乱地抬起头来,有时点上一杯最便宜的咖啡,有时干脆摇摇头,然后略显紧张地看着侍者。

还好,侍者从未显露过不屑或者鄙夷的神情,那样就相当于下逐客令了。无论怎样,侍者总是面带微笑地一躬身,然后优雅地退去。这让她暗暗舒了一口气,对这家咖啡馆更加心生好感,为它不以衣貌取人的宽容。

虽然生活有些艰难,但并不妨碍人有梦想。她的梦诞生在24岁那年,一列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因意外而耽搁了4个小时。在漫长的等待中,她凝望着窗外的草地、森林和蓝天,突然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男孩的形象闯入了她的脑海。

她有了写作的冲动,但生活似乎总在和她开玩笑。到葡萄牙当教师,和一个记者相爱,结婚,生下一个女儿。然后是离婚,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拎着那只装着断续写下的小说碎片的皮箱,回到了故乡的小镇。

俗世的生活是如此阴暗寒冷,她想逃离,笔下的世界成为她的向往,只有在那个幻想的空间里,她才能随心所欲,通过那些人物,述说自己的遭遇和希望。

幸亏有了这个好心的咖啡馆,尽管她经常占据临窗的座位,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尽管婴儿时而尖厉的哭声会打破这里惯有的宁静,尽管她只是极少买上几杯咖啡,但她从来没有遭到过白眼、嘲笑和驱逐。咖啡馆平和而慈爱,不嫌贫爱富,就像阳光,毫不吝惜地洒在每一个人身上。

一部小说历时5年,最终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咖啡馆里完成了,一个身处贫困之中的女人的梦想,也是在这里悄悄地展开了翅膀。她就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

现在罗琳居住的爱丁堡小镇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成千上万的哈利·波特迷和罗琳的粉丝们,前来寻找她生活的痕迹。那个有着一颗博大的包容心的尼科尔森咖啡馆,目前已成了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在当年罗琳摇着婴儿车写作的地方,桌椅一如以前一样摆放着,简单与平淡之中,仿佛依稀流落着旧日的时光。

和罗琳一样,彻底改变命运的咖啡馆是值得世人感激的。正是它的宽容,让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得以诞生,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要尊重那些身处贫困或逆境中的人们,只要他们不失去梦想,一切都可以改变,而我们自己也常常因这样的改变而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焦高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