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华罗庚就致力于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推广、应用和普及,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70年代初,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灾难,华罗庚也受到了冲击,办公室被抄,数据被封。
一个深秋时节的夜晚,华罗庚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随着谈话的深入,两人越来越凑近到桌子的一个角上。
“你可否谈谈这几年来到乌蒙山区、大渡河畔、白山黑水,把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情况和体会?”
客人诚挚、关心、支持和细致入微的态度感动了华罗庚。华罗庚后来在文章中说:这位客人就是启发我们到生产中去找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搞工作的人,那是一位普通的明白人——胡耀邦。
华罗庚向胡耀邦说起了他的经历和变化。他说自己是一个单科独进、自学出身的人,数学可以说是学了一点,而其他学科可以说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他羡慕那些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数理化、天地生都有起码的常识。
华罗庚说,到实践中去,对他来说,这是不容易跨出的一步。但事实上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事,与群众有了共同语言,共同心愿,众擎易举,众志成城!
胡耀邦在静听着,不时提出问题。他们的情绪产生了共鸣,心里想到了一起,越谈越细、越深。
胡耀邦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今后你的工作打算是什么?华罗庚脱口而出,提出了12个字:“大统筹,广优选,联运输,大平衡。”胡耀邦沉默了片刻,“我赞成你的方向和到实践中去找课题的道路。但是你所提到的12个字,能不能改动一下?其中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一切事物在发展,所以最后三个字可否改动一下?”
胡耀邦的态度平易近人,是用商量的口吻,并且请他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的角度来思考。于是,华罗庚回答:如果把“大平衡”改为“策发展”是否好一些?胡耀邦点头表示同意。
后来在实践中经过反复考验、深刻演算,确实证明在经济发展中,“策发展”比“大平衡”确切得多,积极得多。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杨明点评: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胡耀邦同志强调共产党员要靠实事求是吃饭,不要靠别的什么吃饭,靠别的东西吃饭终究要上当吃亏。”胡耀邦同志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共产党人认真学习。在他的直接指导下,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此后,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对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逝世时,中共中央的讣告中特别提到:“1978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表现出非凡的实事求是的胆略和勇气,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把握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