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大地,一片冰心

发布时间:2017-05-1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新科    

编者按:张新科,1966年9月出生,河南上蔡人,曾先后在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德国汉堡国防大学学习。留德博士,教授,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校长。兼任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系首届“海外文摘”文学奖和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在《当代》《十月》《钟山》《中国作家》等文学刊物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两百余万字,代表作有《远东来信》《鲽鱼计划》《信人》《天长夜短》《苍茫大地》等。

 

梦想当作家不一定能当作家,特别是好作家;有生活的积淀、有丰富的积累,不想当作家,也许最后能成为作家。我认为作家二月河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自幼爱好阅读、写作的我,尽管本科读的是理工科,但是对人文学科的喜爱始终没变。“走南北路,念东西经,研理工磨,写文学字”,一位作家朋友题的这十六个字,可谓高度概括了我的经历。从北方到南方,从亚洲到欧洲,从理工科到教育学,学习研究的内容有变化,但不变的,是一颗热爱文学的心、是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我相信文学是有温度的,我坚定讴歌正义信念、人性悲欢,坚守作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一片冰心,永在玉壶。

 

以作家的担当成就信仰之文

 

“忠魂亘古丰碑在,峻极归山矗碧霄。”我18岁来南京上大学,便在这“六朝古都”扎下根来,一直以来都对雨花台英烈们的事迹怀有深切的崇敬之意,那昭示铮铮铁骨英雄气的纪念碑、忠魂亭、烈士群雕都深深镌刻心中。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省里决定遴选一位作家创作一部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最后选中了我。可能因我之前创作过几部弘扬正能量、讴歌不同时代英雄的作品,获得过第五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原因吧。

接受任务后,虽然公务繁忙、学术加身,但在砥砺人心的英烈精神的感召下,我还是以一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欣然接受约请,承担创作任务。

凭着对英魂的深切悼念,我走进雨花台,深入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珍贵档案,在感动震撼中接受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在成百上千的雨花英烈中,我选取了我党早期地方杰出领导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留洋博士许包野同志为主要人物原型,描述、刻画矢志兴邦、舍生取义的英烈们的革命事迹。两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追随英雄的足迹,拂散历史的尘埃,分别到德国、法国、俄罗斯,以及国内南京、北京、上海、广东汕头和澄海、河南郑州和开封、山东济南、湖北武汉等30多个城市,行程近10万公里,挖掘数以百万字中文、英文和德文版史料,实地采访、深度调研,并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不忘初心、缜密构思、倾情创作,以坚定的奉献担当,终成一部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信仰之作——《苍茫大地》。多少个夜晚,我在看着、想着、写着的时候不自觉地泪流满面。我想,创作国内第一部塑造烛照千秋的雨花英烈群像的长篇小说,哪怕白发骤生、衣带渐宽也无怨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现在看来,《苍茫大地》的创作和完成,响应了习总书记的号召,契合了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期盼。

 

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长篇小说

 

《苍茫大地》是我国第一部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描写雨花英烈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我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的传奇烈士、早期杰出领导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留德博士、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许包野同志及其革命事迹为主要原型,通过刻画具有崇高信仰和民族大义、身怀过人胆识和博识睿智的“许子鹤”这一光辉英雄形象,来集中、突出地呈现“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以期感人心魂、砥砺人心。

我觉得自己和小说主人翁许子鹤的原型人物许包野有种神奇的缘分。他在德国留过学、取得博士学位,刚巧我也在德国学习过、取得德国的博士学位。他在江苏、河南工作过,而我老家在河南,目前在江苏工作。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许包野这位人物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典型性,在文学价值上也具有典型性。我想倾力把这两种典型性描写和塑造出来。

“许子鹤”出生于泰国华侨富商之家,7岁回到祖国,自幼聪明过人,成绩优异,并考入北京大学,在恽长君、邓翰生等感召下接受进步思想,后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在朱德等影响下加入党组织,学成之后主动放弃国外优异条件,毅然选择回归祖国,为国效力。回国途中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培训,回国后以上海大学教授身份从事革命活动,转战上海、江苏、河南多地,始终在隐蔽战线领导和从事革命活动,先后经历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白色恐怖、抗日救国、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和历史阶段,历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等职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贡献。

这样的一位人物本来可以享受非常优越的生活,但正因为具有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才甘愿放弃一切,直至走向刑场也无怨无悔。他是我党历史上一大批同类人物的代表,称得上是他们的典型案例,是信仰高于一切的典型。

在文学作品中,刻画普通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多,比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但描写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少。《苍茫大地》主人翁作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留洋博士,学贯东西,优雅睿智,可谓人中龙凤,但为了民族解放和伟大信仰,主动放弃一切,忍饥挨饿,忍受酷刑折磨,始终不屈不挠,令人动容。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作者,就应该展现“作家的担当”,在社会和民众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孕育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的伟大精神,雨花英烈精神也是其中之一。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对死亡的临近,身陷囹圄的雨花台革命志士,从未放弃心中的信仰,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他们挺起脊梁,昂起头颅,大义凛然,慷慨赴死,展示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英雄气概,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长卷中英勇悲壮的一幕。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善于从党史中汲取营养,是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待,是摆在江苏面前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对雨花英烈们最好的礼敬和告慰。

雨花台是中国革命的一座庄严丰碑、一个神圣殿堂,雨花英烈精神是一座精神的富矿、一个生动的课堂。遗憾的是,在《苍茫大地》这部小说之前,还没有出版过一部叫得响、传得远和家喻户晓的集中描写雨花英烈精神的文学作品,实在令人扼腕兴叹。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思过去,可以反映当代,也可以预示未来。小说《红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由此成为重庆一张无可代替的名片。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我想通过这部凝聚心血和期望的《苍茫大地》,带领广大读者走进历史、走近英雄、走向神圣!致敬、辉映经典著作《红岩》,让雨花英烈精神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承,影响当代,传之久远!

很多读过这部作品的人跟我讲,多年没有读过这样感人至深的作品了,许多章节是流着泪读完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内心重新受到了洗礼,知晓了我党艰难创业的不易,知晓了我党先进性的内涵,知晓了信仰力量的伟大和坚不可摧。现在生活好了,环境变了,但英雄的精神应该得到传颂,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不可能有今天幸福和谐的社会。

我认为读者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作为形成于江苏这片土地上的宝贵精神,雨花英烈精神对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唤起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敬畏献身精神,敬畏民族英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独特的作用。重温雨花英烈的革命事迹,传承雨花英烈的革命精神,必将凝聚起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