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雨花英烈精神走进青年学生心中

发布时间:2017-06-2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吴 伟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用活党史资源,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作了以雨花英烈为题材的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在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指导和南京市委宣传部等多个部门协调组织下,由中宣部、教育部主办的话剧《雨花台》全国高校巡演活动自2016年4月正式启动,计划两年内完成100场巡演,创新地运用文艺演出、英烈事迹展览以及线下活动宣传等手段,向高校师生传播雨花英烈精神。

巡演: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不同于一般的话剧演出,《雨花台》的高校巡演更像是一次面向全国高校师生的雨花英烈精神“宣讲会”,用“一台话剧、一场展览、一次群演招募、一次剧本诵读会、一场观众座谈会”的“五个一”构建起立体式宣传教育阵地。从2016年4月4日清明节起,到12月21日,话剧《雨花台》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演出53场,观众涵盖4个省(市)30多所高校10多万师生。

2016年高校巡演期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同步举办了14次“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巡展”,展板内容根据不同学校重点突出该校或当地出现的雨花台烈士,先后挖掘整理与巡演高校和巡演地相关的雨花英烈53名,有效增强了亲和力和吸引力。同时制作了相应的H5微展览,供观众现场扫码获取。冷少农烈士的亲属还主动邀请话剧《雨花台》走进贵州大学,让雨花英烈精神在贵州大地生根开花。

南京日报社的团队采用年轻学子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融合推广手段,在巡演前后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演出期间,积极组织高校学子、青年党员开展“我读《雨花台》剧本诵读会”“我演《雨花台》群众演员招募”“我谈《雨花台》观众主创座谈会”“穿越时空的对话——当代青年给雨花台烈士回信征文”等线下活动,还推出了“话剧雨花台”微信平台,全程推送演出资讯、演员访谈、观众反响、专家剧评、烈士故事、优秀征文等内容,增强了演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畅通演出的绿色通道,是话剧《雨花台》演出在相关高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确保巡演工作无缝对接、安全顺利,巡演期间,南京市成立了话剧《雨花台》全国高校巡演南京工作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协调南京文投集团、南京演艺集团、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共同做好巡演工作的统筹落实。巡演期间,江苏省属媒体、南京市属媒体均对演出及相关活动重点关注报道;凤凰江苏网、“南京发布”微信账号、凤凰网、网易、搜狐以及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各校学生组织等都对演出活动进行了报道。

巡演反响强烈,几乎每次演出结束后,都有大批师生含着热泪鼓掌,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点赞。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在首场演出时表示:“雨花台牺牲的英烈中也不乏北大人的身影,邓中夏、朱克靖、谭寿林等北大人在革命年代坚守信仰,为党和新中国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在《雨花台》这部话剧中得到了生动阐释。”“题材好、立意高、艺术呈现方式新颖……”这是专家学者对话剧《雨花台》一致的评价。巡演期间,各高校戏剧社团开展的“我演《雨花台》群众演员招募”活动在师生中饱受好评。为进一步深化北京高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刻感受雨花英烈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雨花台列为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学习实践基地。

雨花英烈事迹所蕴涵的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的红色文化基因,是激励年轻学子接过历史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2017年,话剧《雨花台》全国高校巡演继续开展,向更多年轻人传播红色思想的基因,传递新时代坚定信仰的力量。

启示:红色文艺精品传递信仰的力量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深刻内涵是增强教育感染力的重要前提。话剧《雨花台》在全国高校成功巡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基层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尤其是配合高校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做法的又一次创新式探索。“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是雨花英烈精神最突出、最集中的价值取向,话剧《雨花台》正是以舞台艺术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雨花英烈们这种伟大精神,将剧场打造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阵地。以雨花英烈的真实故事、真情实感打动和感染高校师生,让他们接受信仰的洗礼,产生强烈真挚的共鸣,进一步激发了新一代大学生崇拜英烈、学习英烈的热情,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准确定位高校巡演宣传受众是增强教育渗透性的有效抓手。将话剧《雨花台》的演出重点定位于全国高校,将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确定为受众重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宣传工作创新。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抓住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教育工作就抓住了宣传工作的关键。话剧《雨花台》中表现的大部分烈士都是年纪轻轻就献身革命,有许多烈士也是从学校读书时接受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的崇高理想、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让年轻的大学生更加折服。这也是话剧《雨花台》演出地点、教育对象定位上的一大亮点。

着力打造立体互动平台是增强教育融合性的创新之举。以话剧《雨花台》演出为主体,同步展出雨花英烈事迹,开展线下活动推广,“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汇聚了多层次的宣传抓手,层层推进,让红色话剧走进年轻观众的视野,让雨花英烈精神深深根植于年轻观众内心,无疑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之举。让大学生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身临其境的感受式教育,效果明显;将曾经在演出地、演出高校学习生活和战斗过的雨花英烈事迹展现在本地本校,起到了同频共振的效果;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活动预热、发酵话题,让大学生与专业演员面对面交流,升华观众思想,实现了宣传手段上的创新。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