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作为“感知中国·江苏文化日本行”系列活动之一,原创大型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东京进行世界首演,剧中展现的鉴真大师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感染了海内外观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精美大气的舞台设计赢得了日本人民的好评。
《鉴真东渡》在海外广受好评,这已经不仅仅是江苏歌剧走上世界舞台的实践,而且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样本。推动江苏特色文化走出去,缘何选取鉴真这一历史上著名的东渡法师作为主角?《鉴真东渡》为何采用歌剧的形式?跨文化传播实践如何通过艺术精品来塑造中国形象,赢得世界的掌声?笔者主要就跨文化传播的多重使命对《鉴真东渡》进行分析。
江苏歌剧走上世界舞台的新实践
《鉴真东渡》是江苏省演艺集团继《运之河》和《郑和》之后,近三年连续推出的又一部原创歌剧。这部歌剧依托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的故事,着力弘扬和展示鉴真忠于理想追求理想的崇高献身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个为传播文明坚韧不拔的中国文化使者的形象。不是用扬剧,不是用京剧,而是用西方歌剧的样式讲述中国故事,《鉴真东渡》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不同凡俗的反响。
鉴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独特地位,他为佛教文化东传日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唐代律宗高僧,不仅在佛法的修证上有着极深的造诣,而且在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医学等方面也有着渊博的学识。他为了实现“度尽众生,方证菩提”的宏愿,不怕困难,历经艰险,花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十二年筹备东渡,在自己双目失明、弟子先后辞世的情况下六次渡海,成功远赴日本弘法,为中日文化交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佳话。
唐代以前,大多是外国的传教人士到中国来传教,印度达摩带来了佛传禅宗;也有中国僧人去外国取经,如唐玄奘游历天竺带回佛经。鉴真可谓是有史记载的出国传经的第一人,是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当时日本没有德高望重的戒师了解具足戒,鉴真东渡后,不仅仅为日本僧人受戒,而且还将盛唐优秀文化艺术传到日本。日本人民怀念他的功绩,认为他代表了日本历史上天平时代文化的高峰。
歌剧《鉴真东渡》共分为六个篇章,暗合了鉴真六次东渡“一渡幻海”“二渡愿海”“三渡迷海”“四渡觉海”“五渡心海”“六渡慧海”,每一次的渡海经历都是鉴真大师人生智慧和生命力量的一次超越。演出中,穿着白衣服的日本古筝演奏家和穿着红衣服的江苏古筝演奏家同台演出,这个细节的处理,强调了两国人民存在千年的文化艺术的交流。
跨文化传播的样本赢得世界认同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冲突正进入处于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人的心灵深处,文化身份的体认出现越来越大的困难,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不能仅仅局限在他国媒体和艺术作品对中国的描述上,中国自己也要借助跨文化交流的机会,积极通过传播载体向世界描述中国身份和中国文化。如何强化文化艺术精品的形象载体功能,使其充当起跨文化交流互动的纽带?这就要强化其使命意识,使其发挥出建构意义、传播形象、培养认同感的功能。
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的传播和推广,这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双重文本。歌剧《鉴真东渡》塑造的人物是唐朝的文化使者,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歌剧在日本的巡回展演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中国文艺精品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范例。这种文化输出并不是直接的价值扩张,而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求同存异。
这部歌剧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畏艰险、一心弘法、忠于理想、献身理想,展示的鉴真精神舍生为法、百折不回,这些都是紧紧围绕展示盛唐大国气象和万世楷模的风范这一主旨,凸显了古代中国文化使者对日本的无私帮助。这部歌剧走上世界舞台,成功地唤起日本人民对鉴真的记忆,回溯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加深对守望相助的跨文化交流方式的认同。
艺术是超越国界的,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言说已经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历史的呈现,而是承担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伟大使命。歌剧《鉴真东渡》中特意设置一个细节,安排扬州大明寺的仁如法师全程坐在舞台一侧的莲花座上吟诵《四智赞》《心经》等佛经法典,这种具有显著辨识的指认系统强化了文化主题,也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人身上隐藏的信仰的力量。
推动更多特色文化走出去
江苏文化走出去,重在推动更多特色文化走出去。何为特色文化?最重要的应当是江苏特有的价值理念、历史人文等。也就是要在跨文化传播中强调中国尤其是江苏历史、文化、经济等对世界的贡献。
文化竞争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给跨文化交流带来崭新的契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许多国家往往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产品植入的价值观对其他国家发生影响。
古代中国曾经对东亚文化圈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东亚各国做过许多援助工作,但是一直以来,对这些工作的权威、正面、有效、有影响的阐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在历史上,江苏有很多跨文化之间的援助壮举都没有得到持续有力有效的宣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过于强调低调内敛;另一方面,中国过去长久的沉默导致表达自己的机会的缺失。《鉴真东渡》以歌剧成为代表江苏文化符号的直接载体,通过其艺术优势赢得国外的关注,进而赢得文化认同。
跨文化传播,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语言隔着民族和地域的障碍,交流隔着性格和人种的区别。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化特色,用故事、人物、造型、风格和叙述上的民族特色来突出一种文化个性,才可能凭借独特的文化差异性,确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而歌剧是世界级的艺术,全世界都可以通过对歌剧的欣赏找到交流的契机。歌剧《鉴真东渡》传递出的东方伦理情感,强调历史上鉴真对日本的贡献,强化人们心中中日友好交流的真实历史,以独特的文化个性向世界阐释中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一种品牌。这类品牌项目并不以直接价值输出为目的,也不是单方面地宣扬中国的历史贡献,而是克服文化障碍和种种误读后的平和共享。
江苏是文化大省,文化遗存异常丰富。唯有吸取这些文化遗产中的宝贵特质,如工艺、造型、历史感等,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作为文化符号植入到艺术精品中,将其打造成中国形象对外言说的载体,才能凭借文化及价值观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更好地推动更多特色文化走出去。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