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长治久安

发布时间:2017-06-2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袁久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管党治党取得辉煌成果,但党要更好地肩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仍需进一步加强其自身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所指出的:“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勇气抓紧抓好。”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及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必须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人民性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因此,治党和治国都要以人民为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不懈地改进民生,不断推进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新发展实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样,我们党才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告诫全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新形势下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腐败和党风不正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痛恨的问题,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前腐败蔓延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我们切不可丝毫懈怠,要坚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以此不断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从而筑牢执政之基。

1945年,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话中指出,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新路。走民主之路,接受人民监督,才不会人亡政息。管党治党既要强化党内监督,更要敞开大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有效监督,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而永葆生机活力,永立不败之地。

二、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制度是管党治党的长久之策、根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政党,管好这支队伍究竟靠什么?除了教育,主要还是要靠刚性的制度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从“八项规定”出台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党内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党规制度执行力度逐渐加大,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管党治党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今后,我们要在巩固制度治党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补齐制度短板,并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治党在广义上也就是依规治党。依规治党的“规”有两层含义,一是规章制度,二是规矩。“规”首先是党章,然后是党纪,还有国法,以及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做法。前面三个层面组成规章制度,四个层面加起来才是“规矩”。“规”中内含国法,依规治党不能违反国法另立规矩,它与依法治国内在相联,且需协同推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依规治党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如果依规治党做不好,权力缺乏监督,依法治国也难以实现。可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从本质上说就是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统筹实施党和国家治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实现党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和长治久安。在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理顺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之间关系,既明确各自发生作用的边界,避免重复和冲突,又要注重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既要把党内法规制度挺在前面,突出党纪严于国法并抓好落实,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又要自觉提高党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规范化,从而跳出历史周期律。

三、不断深化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建设

制度治党固然是管党治党的有效方式,但制度归根到底是靠人来制定和实施的,人的行为又受到思想的影响。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特别是要着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文化基础。

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主要应抓住四个方面:在政治认知上要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在政治价值上坚持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行为方式上敬畏法律法规,严守纪律规矩,恪守民主集中制;在政治美德上倡导和培育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优良品德。

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态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精神土壤,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向上,党内政治生态就良好清明;党内政治文化落后腐朽,党内政治生态就恶劣污浊。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关键是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为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坚决抵制“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的政治文化,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研究”【批准号:16ZZD0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卢雷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