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党指挥枪

发布时间:2017-09-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1927年,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

7月20日,九江会议上分析临时中央“南下广东”不可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举行起义。提出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庭、瞿秋白和张太雷汇报。鲍罗庭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意见非常重要。听了汇报后,他沉默不表态,而瞿秋白、张太雷则完全赞同。瞿秋白立即动身去汉口,向中共中央汇报。7月24日召开的第二次九江会议上,决定叶挺、贺龙部队于7月28日前集中南昌,7月28日晚举行暴动。

中共中央立即展开讨论,最后同意举行暴动,但把暴动地点设在九江南浔,并派周恩来立即自汉口赴九江。周恩来召集第三次九江会议,会上,大家坚决反对把起义地点设在南浔,因为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已经聚集,对起义不利。同时,准备起义的叶挺、贺龙部队已经陆续开往南昌,在南昌起义势在必行!起义地点最后确定为南昌,时间定为1927年7月30日晚上。

7月27日早晨,张国焘抵达九江。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要求重新讨论起义。周恩来拍案而起!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如箭在弦,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于是,起义时间最后定为1927年8月1日凌晨。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教授王明生点评:90年前,南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八一南昌起义竖起来一杆旗帜,统一了全党思想、鼓舞了全党斗志,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人才基础。“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也发端于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主席在沙场阅兵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也是对世界的担当。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们的人民军队必将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坚强后盾。众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