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马克思靠谱》在电视节目、主题歌曲、网络视频和同名出版物的多元互动下,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现象级事件,被国内外媒体称为是“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久别重逢”。由是,我们尝试剖析《马克思靠谱》这一现象级事件,探索其成功背后的创新密码。
提起马克思,或许如今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一脸络腮胡子,一本深奥难懂的《资本论》,还有熬夜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在《马克思靠谱》中,一个真实、多彩、“活”着的马克思跃然眼前。这种焕然一新的打开马克思的方式,在一开始就大大改变青年群体对于理论宣讲的刻板印象。
理念创新:找到马克思主义与年轻人的共鸣
马克思主义属于青年,今天的青年也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特别是青年人才发展培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克思靠谱》用走心、妥帖、青春的方式,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马克思。与所有青年一样,他也经历了懵懂困惑、彷徨挣扎、升华超越的不同人生阶段。通过紧密联系当代青年的生活和思想实际,针对年轻人普遍关注的求学、就业、恋爱、交友等现实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靠谱》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为青年解疑释惑,找到马克思主义与年轻人的共鸣。
江苏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也是用青年的声音传播马克思主义。它紧扣时代主题,通过对时代精神的提炼解答理想信念课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说服力;回应利益关切,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效解决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问题,提升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号召力;改善话语体系,通过推进话语感性化亲民化,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感染力。
内容创新:还原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马克思
怎么讲好马克思的故事呢?《马克思靠谱》以“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科学态度,为理论宣传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马克思靠谱》选择了时代的巨人、精神的巨擘马克思作为解读对象,通过大量可靠的史料,以马克思的生平为主线,进而切入他的著作和思想,带着青年一起经历他的懵懂、成长、彷徨、挣扎和升华,深切体会他惊心动魄的思想演进之路,进而理解他最终的信仰和选择。面对90后新生代读者群,创新性地整合了“古与今”“中与外”“人与文”的各种文化元素,融合成历史与未来的穿越、经典与时政的对接,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传统命题。
《马克思靠谱》还借助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的马克思。与燕妮的相濡以沫,与恩格斯的惺惺相惜——这是一介凡夫俗子的形象;解密大英博物馆“马克思脚印”之谜,厚厚的《数学笔记》——这是一个学者的形象;一袭睡衣,一根雪茄,一把手枪,《新莱茵报》最后一期上的借诗咏志,流亡路上的“世界公民”——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欧洲工人运动的导师。
形式创新:打出新媒体传播的组合拳
如今信息生产通道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发声引发社会讨论,那样已经无法适配整个社会的快节奏信息流,而是先通过内容形成社会话题及热点,通过新媒体的推广反逼传统媒体被动报道形成内容的反哺。《马克思靠谱》正是时代变迁下的优秀产物。
作为一档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电视读书节目,《马克思靠谱》采用“脱口秀”“群口秀”“段子”“近景表演”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头脑里觉得“遥不可及”的马克思拉近到“就在身边”,使枯燥高深的理论节目焕发时代光彩。此外,运用“逆袭”“浮云”“走心”“大咖”“朋友圈”等年轻人津津乐道的时髦话语,让教材中“高高在上”的马克思变得“平易近人”;制作说唱主题曲《马克思是个90后》,让热衷“追星”的年轻人变成了马克思的“铁粉”;出版同名图书,成为基层理论大讲堂的宣讲教案;推出“微博同步直播”“微信小视频”“互联网+思政课”等,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碎片化传播。全新的理念、轻娱乐的方式、全媒体的格局,《马克思靠谱》形成了“一次创作、多种生成、立体传播、持续发酵”的传播格局,打出新媒体传播的组合拳。
这样的理论宣传,靠谱!
责任编辑:孙秋香
【链接】
马克思主义宣讲的创新案例
推进经典阅读进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就要求理论宣传工作要善于回到经典、学习经典、运用经典。
上海财经大学十余年来坚持开设《资本论》系列课程,针对本科、硕士、博士不同阶段,将《资本论》经典研读课程区分为通识、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层次。江南大学制订大学生年度进阶阅读计划,开设“经典导读类”公共选修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试点阅读,推进经典阅读进课堂。
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文创作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与我党文化宣传工作相伴随。通过将理念融入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中,使人们在文艺欣赏和文化消费活动中自然而然产生认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国药科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学中设置“重演历史剧”课题,通过组织学生拍摄历史剧、表演重要历史事件等,帮助其感知历史,培养爱国情怀。2017年7月,中央编译出版社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推出文创产品——《共产党宣言》数码拼绘宣传画,用文字拼绘了马克思、恩格斯头像,表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沟通对话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对话,才能增强其彻底性和真理性。
南京大学为适应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化要求,重点开展国外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新进展研究,完成《资本主义理解史》《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等论著,并积极推动成果外译,鼓励师生对外交流。红旗出版社引进日本家喻户晓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通过两位著名学者8封书信来往的体裁形式对马克思经典理论进行阐释,该书入选中纪委2014年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