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是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立志于“教育救国”,在中国的职业教育上不懈探索。抗战爆发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以社会贤达身份加入国民参政会,竭力维护民主团结、促进抗日斗争。1945年7月,为巩固民主团结、促成国共谈判,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员造访延安。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中共领导人的朴实稳重,红色延安的民主祥和,让黄炎培不禁感慨:“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是距离我理想相当近的。”
期间,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的回答干脆果断:“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黄炎培看来,“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教授王明生点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对”,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开诚相见的真实写照,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建立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之所以坚强有力、不可战胜,关键就在于党坚持了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