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管弦绕梁,竹板锣鼓喧天,凤冠巾帽迎鸾,水袖锦扇缠绵,这是昔日古戏台留给人们的印象。而今,扬子江畔、秦淮河旁、江心洲左、绿博园南,有四颗“水滴”似的建筑诗意地栖息在“荷叶”状高架平台上,这组柔和壮美的现代化建筑群让人震撼,让人惊叹,它就是今天的江苏大剧院。
一个城市的剧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繁荣程度。1994年决定筹建,历经20多年的多方努力,江苏大剧院终于在2017年落成,并在5月20日承担了江苏发展大会的开幕式、“家在江苏”专场文艺晚会演出、江苏发展论坛等多个“重头戏”。江苏大剧院不仅是南京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凝固的建筑,也是多元的艺术平台。
惠民情怀:共享的公益空间
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江苏文化强省步履稳健,踏石留印,正一步一步率先在全国迈向文化小康。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规划之初,江苏就将江苏大剧院定位为“文化惠民”工程。它承载着省委省政府保障民生文化权益的决心,承载着江苏人民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如今,这座集歌剧厅、音乐厅、戏剧厅、综艺厅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江苏大剧院已拔地而起。
满足群众消费文化的需求。75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指明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些论述不仅阐明了文艺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而且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江苏经济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尤其强烈。江苏大剧院音乐厅已经迎来了今年81岁的国际乐坛顶级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好的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以色列爱乐乐团,专门为江苏大剧院音乐厅的管风琴编排了圣-桑的经典代表作《第三交响曲》,为群众带来了梦寐以求的音乐盛宴。今年5月,2017“春之舞”中荷舞蹈节在江苏大剧院歌剧厅开幕,开场舞剧《聊斋-竹青》由中国、荷兰艺术家联袂演出,昆曲、现代舞、吟唱、器乐演奏等艺术融合交叉,在舞台上创造出了一个超现实想象的世界。这些演出以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的价格回馈受众,让受众在一流的视听效果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推广普及艺术的窗口。群众消费文化,品味艺术,艺术反哺人民,滋养心灵。剧院给群众和艺术之间搭建了桥梁,不仅为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精品,而且担负着艺术普及、体验、教育等使命,为推广和普及艺术提供了窗口。江苏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按照地域划分,主要是以苏、锡、常为中心的吴文化,以宁、镇为中心的金陵文化,以扬州为中心的维扬文化,以徐、淮为中心的楚汉文化;按照艺术种类划分,有锡剧、扬剧、淮剧、苏剧等。弘扬江苏文化,传承优秀传统,大剧院团队策划了多剧种的展演。但是,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剧院”的江苏大剧院,不满足于单一的剧场功能,不满足于仅以节目演出、剧目创作生产等为核心产品,而是兼顾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美术展览、会议功能、专业录音、艺术摄影等功能,正努力要成为文化共享的民生地标和充溢惠民情怀的公共文化空间。
珍品荟萃:艺术的展示空间
走进江苏大剧院,奇珍瑰宝,琳琅满目,细节处无一不是匠心所在。这远远不止是一流品质的文艺展演的大舞台,而是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囊括了海内外的艺术珍品,以文化内涵锻铸江苏大剧院的灵魂。
珍贵的艺术品收藏空间。江苏大剧院收藏了珍贵的艺术品,其中管风琴是音乐厅的“镇厅之宝”,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有6067根音管,采用倒挂式外形设计,大部分藏在墙壁里,下半部分造型优美,气势恢宏。位于江苏大剧院展厅入口处的,是总长40.47米、耗时11年制作而成的红木雕版《姑苏繁华图》。这幅雕版依托于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盛世滋生图》,描绘的是乾隆时期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景象。红木雕版由吴中人施冬梅及其团队在原作基础上放大3倍制作而成,全面复刻每一个人物、每一处细节。大剧院入口处,摆放着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捐赠的两组作品。《鼓舞》在南门,展现了劳动人民激情表演安塞鼓时的鲜活场景,一组12件,体现了江苏蓬勃发展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剧院北门的草坪上,《戏韵》一组11件,取材于“三娘教子”“三击掌”和“赵氏孤儿”等传统经典剧目,这些雕塑表情传神,一招一式让人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组织不定期的主题展览。今年5月19日举办“《江苏大剧院赋》书法篆刻展”,展出言恭达、孙晓云、黄惇、管峻等16位江苏知名书法家及徐利明等79位书法篆刻家演绎的《江苏大剧院赋》作品,这是大剧院美术馆开馆后的首展。江苏大剧院另一块艺术天地——位于二楼共享大厅及环形廊道一周的公共展陈空间在今年5月的江苏发展大会期间举办展览。首展特别策划“西方音乐巨匠手稿展”,展品包括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绝笔之作《图兰朵》手稿、歌剧巨匠瓦格纳的《罗恩格林》乐谱手稿,以及“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亲笔书信等。“《演观中西》——世界剧院与中国戏台演进交融历史主题展”则通过微缩建筑模型展示世界剧院两千多年来的演变史,包括古罗马圆形剧场、巴黎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德和园大戏楼以及江苏大剧院,传统技艺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让每处细节栩栩如生。
国际视野:开放的文化空间
江苏大剧院坚持国际化视野,立足江苏、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其经营团队用满腔的艺术真诚致力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力争将其打造成艺术家和人民群众向往的“艺术的殿堂、精神的家园”。
一流的场馆设施为国际化演出提供了完美的硬件。举办江苏发展大会开幕式的综艺厅是大剧院最大的厅,内部装饰古典优雅,厅内的红色沙发椅、水晶吊灯等大气庄重。有2700个座位。召开大会分论坛的国际报告厅有780个座位,适宜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新闻发布厅的多功能厅有375个座位,兼具舞台表演与会议功能。为了呈现一流的视听效果,江苏大剧院聘请国际知名的舞台设计和声学顾问团队参与建设,像歌剧厅的墙体厚度就做到了50厘米,比一般的隔音墙多出30厘米,可以达到极致的隔音效果。歌剧厅有2200座,舞台呈“品”字形,台口宽18米、高12米,舞台轴线宽75.6米、纵深达48米。主舞台设升降台,左、右设车台,后舞台设置车载转台,台仓内设置18×18米的芭蕾舞台,舞台上吊杆数量达110根。厅内充分考虑建筑声学要求,空场中频混响为1.6秒。其设施可满足世界顶级剧目的演出需求,江苏发展大会“家在江苏”专场文艺晚会就在这里举办。今年10月6日,“安娜·奈瑞贝科&尤西夫·伊瓦佐夫音乐会”在歌剧厅上演,全场上千名观众共同领略了世界第一女高音那高亢激扬又婉转多变的嗓音。大剧院音乐厅有1500个座位,刚刚举办了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式的戏剧厅则有1000个座位。戏剧厅是最具民族特点的剧场。其舞台具备升、降、转的完善功能,可迅速切换布景。主舞台为直径18米的鼓筒式转台,内设三组双层升降台,既能整体升降,又可单独升降,让各类戏剧演出得以最佳呈现。
敬业的策划团队策划高品质活动推动国际艺术交流。江苏大剧院由江苏省文投集团全资子公司——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这支团队按照“国际一流、国内标杆”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国际性、人民性、艺术性为宗旨,以社会效益为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高品质、多样化推动舞台演出、艺术生产、艺术普及、艺术展示、艺术收藏等文化艺术类精品活动。同时,开发文化创意、艺术培训、演出经纪、展示交易、时尚演出、商业设施运营等经营项目,着力打造以江苏大剧院为核心区的新型文化产业集聚区,使江苏大剧院成为江苏文化新名片。目前,第三届江苏紫金合唱节、“德润少年”第四届江苏省美德少年颁奖仪式、2017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幕式暨2016年度海洋人物颁奖仪式、由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六五环境日环保公益话剧《生命的托付》、京剧艺术节等等都已在江苏大剧院完美谢幕。2017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上,国宝级昆曲大师张继青、蔡正仁,国家京剧院江其虎、上海越剧院钱惠丽、安徽黄梅戏院何云、日本京剧院吴汝俊,戏曲梅花奖得主李亦洁、陶琪、李政成、黄静慧、陈明矿、龚莉莉,《大破天门阵》超强武戏阵容、跨界人气组合“节奏部落”等各剧种名家新秀粉墨登场,一展风采。作为“世界级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江苏大剧院迎来世界级的爱乐乐团演出,在演出期间,还策划系列音乐体验和赏析活动,如“体验乐器的魅力——爱上竖琴”、“手绘大剧院”活动等,让更多观众走进大剧院这个公共文化空间,享受大剧院带来的艺术盛宴。
(执笔人:陈伟龄、张宁、冷超)
责任编辑:冷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