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总结好过去的经验,对于做好十九大 精神的宣讲工作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三五规划、五大新发展理念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在“微时代”背景下,以打造理论宣讲新阵地、塑造立体宣讲新格局为目标追求,不断提升理论宣讲工作水平。2014年11月,在全省率先建立微信、微博理论宣讲微平台,开创了“微时代”新型宣讲模式。2014年南京理论宣讲微言堂(现已更名“梧桐论语”)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015年入选省委宣传部工作创新案例,2016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是南京地区理论宣传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之一,基本实现了“低成本传递信息,无障碍互动交流,零距离联系群众”。
一、微平台品牌建设筑基
没有传播、没有受众就没有理论宣讲的延伸,就没有理论大众化的实践。南京市委讲师团注重发挥互联网在理论宣讲中的作用,把“两微一端”作为微宣讲重要载体,每个工作日更新发布三条以上微信内容、10条微博信息。近三年来,南京理论宣讲微平台在微信公众订阅号共推送理论文章1000余篇,发布微博8900余条。为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2017年上半年对微信平台进行了大改版,将原有的“南京理论微言堂”更名为“梧桐论语”,不仅改变了原来名称的生硬感,而且赋予其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以更加亲民、益民、利民的全新形象展现理论宣讲大众化。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有的版面进行了重新设计、调整,增加了理论宣讲、直击现场和政工职评版块,开辟了“喜迎十九大”、“四个全面”、“两学一做”等新栏目,理论宣讲的视音频内容也通过“直击现场”栏目让更多的群众观看和收听。
二、原创内容创作立本
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特别注重微信、微博原创内容的创作。除向理论专家学者定向约稿外,微信运营团队每月针对热点主题,确保微信订阅号原创内容有2篇以上,每天更新的10条微博中原创内容至少1条以上。内容的策划、选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化大道理为小故事,深入浅出地把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时政等“翻译”成群众爱看、爱读的内容,如《网络不是文明的荒地》、《四个关键词看懂十九大的基调》、《“权力”的滋味怎样品尝》等微文,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浅显易懂,赢得了读者的纷纷点赞。微信运营团队每月还策划创作1期“空中大讲堂”音频节目,《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热播》、《全民族抗战与爱国精神》、《打开传统文化的宝藏》等内容广受好评,迄今已制作播出“空中大讲堂”节目26期。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还联合群众杂志社,利用“梧桐论语”微宣讲的线下行宣讲资源,将每次的线下宣讲制作成视频节目,同时专门策划创作了全面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系列视频,不仅实现了线下宣讲内容的线上转化,而且还扩大了理论宣讲的覆盖面。
三、全媒体融合互通造势
现今的传播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在打造理论宣讲微平台的同时,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借船出海”,通过与南京广电集团“在南京”移动客户端的积极合作,开通“梧桐论语”板块,实现了“梧桐论语”微平台与移动客户端的成功“嫁接”,理论宣讲的音视频节目可通过“在南京”移动客户端直接点击收听、收看。同时,注重分众传播,针对开车人群等受众群体,与南京经济广播频道合作开通了“梧桐论语”——“空中大讲堂”,扩大了理论宣讲受众面,该节目在每周五下午五点十分首播,同时节目内容在“梧桐论语”、“南京经济广播”微信公众号和“在南京”APP上进行多平台的同步播出。
四、线上线下结合见效
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采用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宣讲结合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解读党的方针,传播党的理论,提升“梧桐论语”品牌的影响力。2014年以来,分别开展了以“社区行”、“企业行”、“校园行”为主题的微宣讲“基层行”活动,迄今共组织线下宣讲29场。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线下活动也为“梧桐论语”微信、微博成功吸粉,目前线上粉丝数约95000人,取得了较好的宣讲效果和社会影响。
线下行汇聚大能量。2014年和2015年,走进街道、社区组织了“共同畅谈中国梦”、“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等13场“社区行”主题宣讲;2016年,围绕“两学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组织了10场“企业行”主题宣讲;2017年,协同南京市教育局组织了“校园行”系列宣讲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中国周边地区军事态势评估”“‘一带一路’托起‘中国梦’”“漫谈南京民俗文化”“讲述先烈故事,争当爱国少年”等6场主题宣讲活动,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多载体集聚大人气。“微时代”的理论传播,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与网民需求,必须善于“包装策划”。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发挥“梧桐论语”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结合上级要求,精心打造了三大活动载体。一是理论宣讲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2015年组织了南京理论宣讲影音作品联展,通过微信、微博平台进行线上展示,社会反响热烈。二是理论微故事征集活动。2015年征集作品达422件,2016理论微故事征集到作品351件,作品被推荐至省委宣传部参加全省评选。2017年,以“喜迎十九大——我的入党故事”为主题的微故事征集活动正在开展之中。三是“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2016年组织的“我与十三五规划”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在全省“百姓名嘴”宣讲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个坚持汇出新内涵。在理论大众化实践中,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把基层微宣讲归纳为坚持“四有”,即坚持有理、有趣、有情、有用。有理,就是以小见大,通过小故事彰显大道理,最基本的是要把道理讲正确;有趣,就是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深入浅出;有情,就是理论宣讲者要真心热爱、真情投入到理论宣讲工作中,讲听双方要有现场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才能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点燃听众激情;有用,就是通过理论宣讲,让群众有所启发和收获,宣讲内容既讲理论创新成果,又贴近群众关注热点,把握小切口,侧重生活化、身边化,为群众定制宣讲“小菜单”。“微宣讲”线下行系列活动,解决的就是基层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有做“有温度的宣讲、有情怀的解读、有实效的互动”,才能让理论扎根基层。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团长)
责任编辑:许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