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战略判断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
这一战略判断是党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新发展前瞻性把握的结果,是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结果,是党对以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战略判断的深刻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本质体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这种根本目的和理想追求本然地包含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本然地包含了人们对自由、幸福、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旨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而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本质上而言,这一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变迁趋向以及其多重影响或制约因素进行综合研判的理论结果,又为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实践条件。
第三,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心向背的则是党和国家能否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要化为自己的需要、将人民群众的梦想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伟业。
在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战略判断的现实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并未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也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实际。认清并立足于这一基本立场,是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再立新功,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境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共产主义无穷魅力与光明前景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牢记这一真理性的历史性判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锲而不舍、实干兴邦的创业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并非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部分的孤立性的无关紧要的小敲小打,而是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次、各部分的全局性的深层次性的系统变革。我们必须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各领域的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深刻性认识与评估而做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性、前瞻性、历史性判断,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境界。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学习领会和广泛宣传这一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营造浓烈的学习宣传氛围,做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进而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同时,要尽快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一战略判断进行理论上深入阐释,并不折不扣地转化为可操作的方针政策,早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
【本文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16JZD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