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宣传文化系统的党代表,我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体会。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正如报告所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也意味着,文化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要认真领会好、深刻把握好、全面落实好。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最根本体现,也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血液中,就在我们的基因里。文化自信让国家、民族自立自强。文化和信仰紧紧相连,文化让人有力量,它关乎人民的福祉,也是民族精神的土壤所在。对文化有自信,人民就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首先要加强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其次要紧贴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怎么样融进去,如何成为生活中和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怎么样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环境相结合,将现代和传统更好地衔接,创造出人民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是我们文艺家最终要做的事。对此,我也作了一些尝试,比如花三年时间用小楷书写了《中华国学德育经典》,让今天的青年人知道中国传统经典和传统书法的魅力。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无笔无纸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承传中国文化的任务,其实是很艰巨的。我们有一手好的中国字,一种延续了五千多年的中国书法,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没有的。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并且坚定地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文化自信,我觉得首先要从书法自信开始。文化自信其实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坚定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如涓涓细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文艺界的每个人都不忘初心、不懈努力,自觉肩负文化使命,那么我们就能迎来文化强国新时代的春天。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发展,其实主要在青年人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最后讲到青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所以青年人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十九大规划的宏伟蓝图其实都要靠我们年轻人去实现。我现在已经60多岁了,我愿意把这个文化承载的接力棒传承给年轻人,继续传承弘扬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用一笔一画书写中国精神,让更多人喜爱书法,把传统书法、中国文化真正作为我们的必修课,作为我们这一生一世引以为傲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最大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作者系十九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