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清晰地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和前进方向,对进一步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辨方位而正则”,认清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决定发展成功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发展上既有顺利推进、不断取得成就的时期,也有遇到挫折、走弯路的时候,关键在于对历史方位的把握正确与否。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和各项工作切合国情实际、发展阶段的关键,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从“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中寻找答案。
改革开放近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纵向来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实践进程的概括和总结;从横向来说,表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全球治理和全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命运三个维度,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参照坐标;用“五个时代”,从伟大事业、发展目标、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贡献五个方面,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正是基于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并由此作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部署。
新时代还蕴含着深刻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变”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把握新时代的“变”与“不变”,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过于强调变,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种过于强调不变,不思进取,不按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进行探索和创新。
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既要在实践层面上思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方向和方略,也要在理论层面思考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做好理论准备,提炼新理论、作出新概括。
96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