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念殒身不恤的秦明

发布时间:2018-03-09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常浩如    

秦明自幼聪明好学,善于思考问题,1936年从甘肃省立一中毕业后,转赴南京求学。此时,全国抗日救亡的浪潮四起,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感染了他。不久,他回到甘肃学院高中部继续读书。在这期间,秦明结识了一批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青年,共同加入了兰州进步团体“同仁消费合作社”。他们在一起交流,探讨人生价值。渐渐地,他们之间的思想分歧越来越小,跟着共产党、献身革命成了他们共同的人生目标。

“七七事变”后,秦明愈加活跃,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动机一栏中,他写道:“因对马列主义的阅读,对革命有了相当的认识。”他认定,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

1939年2月,秦明接受组织派遣,来到靖远。他先是以自家在县城的铺子为据点,接着以小学教员的合法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活动。李淮是他在靖远师范的同学。秦明通过他,在靖远各学校逐渐将革命活动开展起来。他们在学校领导建立了“靖远学生读书会”,组织学生秘密阅读抗日宣传资料,教孩子们唱抗日歌曲。一时间,《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在校园内外传唱,党的抗日主张在靖远逐步深入人心。

1940年9月,秦明奉命返回延安,在边区行政学院任教。在1943年的延安“抢救”运动中,甘肃地下党被错划为“红旗党”,甘肃地下党员被认为是国民党派遣的“特务”。后来,在党中央的干预下,对这些同志逐个甄别,全部作了平反的结论。秦明虽在此期间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没有任何怨言,信念坚定、不改初衷。

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与此同时侵入陇东地区。一时间,“黑云”压顶。在国民党军队进占环县后,秦明随游击队在县南一带进行游击战争。由于有人告密,游击队驻地被包围。秦明带领少数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在突围战斗中秦明摔坏了眼镜,因看不清路,腿部摔伤,不幸被捕。

秦明被捕以后,意志并没有消沉,他把这里当成对敌斗争的又一阵地。敌旅长在审讯他时,要他承认国民党比共产党好,他冷冷地一笑,义正辞严地驳斥道:“国民党祸国殃民,不齿于人类,日暮穷途;共产党为国为民深得人心,前途光明!”进而他又斩钉截铁地说:“要吃张口,要杀开刀,少说废话!”在敌人面前,他充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生死的大义凛然。

秦明的种种表现,不禁使敌人对他的身份产生了疑惑,认定他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他们如获至宝,不敢轻易杀害。同年6月,敌人又把秦明押到兰州的“西北爱国青年训导大队”。这里有军事训练、政治训练,住处也不像牢房,实际上却是消磨革命者意志的集中营。敌人逼令被看押的队员写《坦白书》《脱党宣言》,暗中又派奸细监视队员们的言行,对那些他们认为顽固不化的人严加迫害。秦明对敌人的做法不屑一顾。

在百般折磨又毫无作用的情况下,敌人欺骗他说:你妻子和孩子也抓来了,如能办个手续,马上可以回家。秦明早就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相信你们抓不到,就是抓到了,我也不见。”

恼羞成怒的敌人,最后只好以“无法改造,搞反动宣传,应严加处置”为由,于1948年5月2日,专程用飞机将秦明等九名“共党要犯”押送到“国防部训导所”。

“国防部训导所”在镇江金山寺。所里规定,新来的犯人必须写《自传》,每天要写《反省书》,这些都被秦明断然拒绝。但对一些可用来宣传革命的机会和场合,秦明却抓住不放,如“训导所”内经常搞的一些座谈会、辩论会。在一次题为“谁是内战的发动者”及“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哪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辩论会上,秦明用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把敌人驳得哑口无言。

尽管敌人的管控十分严密,秦明依然坚持组织同志们在训导所内的墙头、门板上书写革命标语,宣传中共主张,欢呼解放军的胜利。秦明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狱友们的斗志。

是年8月,南京召开体育运动会,“训导所”从关押人员中选拔一些运动员参赛,秦明也被选中,但他由于突然患病未能参加。他利用这一机会,帮助王会文、张汉辉、李魁子等人成功越狱,冲出牢笼。

秦明在狱中积极斗争,被敌人视为眼中钉。为控制他的活动,将他押入“顽固中队”,进行高压管制。他预感来日不多,在给岳母的一封信中写道:

慈爱的老人家您好吗?一个多月的时光,没有修书请安了,请原谅我!虽我用好来请安,但我总不能不想起您老人家的愁苦的情景,年迈孤零的生活和一个时刻惦念着的心绪,特别是远别时刻含泪的令嫒,刺痛着您老人家的心绪,催您老人家老得更快,但这一切反转来都呈现在令嫒的脑际,她是异常脆弱的女子,在白天、在夜里,工作、学习、睡眠、吃饭,都在怀念着你老人家,她因此也常流泪,她虽然如此,但她总有个信心一定能看见您老人家。她总把母女会见寄托在胜利的明天,她常说,如果她看见您老人家的时候,她绝好好想法侍奉一个时间,但是战争带来的痛苦,把会见的日子拖长了,现在她只好寄托在和平的明天。

您老人家的一切和我们夫妻离散都时刻在绞着我的脑汁,但我用“愁不能解决一切,愁对于人是没有一点好处的”来安慰自己,保重自己,因此我现在一切均好,请能释念,同样的,我请您老人家减少愁思,听其自然,让和平早日到来,多活些时间,能看见令嫒,这是我唯一的愿望。至于自己的一切,都不由我来决定,我也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死活都不去计较他,只有等着和平的明天,这是我敬禀您老人家的。

这看似平淡的话语,实际上正表明了秦明那一颗忠于党,不顾个人生死,对革命充满了必胜信念的心。1948年10月的一天,秦明在雨花台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32岁。

秦明,耿直坚毅,不畏凶险,为了心中的革命信念殒身不恤。他的革命事迹,至今还在被人们传颂。

(作者系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