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是当之无愧的“高校第一课”。2017年起,教育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江苏各大高校积极探索思政课改,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宝哥说》是江南大学一档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汇集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团队多方力量,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学生困惑、帮助青年成长为宗旨,紧密结合党史党章、爱国教育、青年困惑、新生转型等方面,创新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集中讲演延伸至分散沙龙,从线下活动延伸至线上推送、互动,通过将现场内容转化成系列慕课和电子微刊,进行二次传播。本刊特邀《宝哥说》主讲人、江南大学思政教师唐忠宝博士,分享他对课改的思考与探索。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必然要求提高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1月16日,教育部党组召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宣布2018年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提出以教师队伍发展带动思政课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贡献,更好发挥思政课“试金石”作用。可见,改革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果,捍卫高校马克思主义主阵地,是思政课教师肩负的一项极其迫切的政治任务。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不少上”却“上不好”的尴尬现状,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做呢?
用户思维:先迎合,再引导
了解学生需求,回应学生关切。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用户思维,即了解用户,也就是了解青年群体的特点、需求。
一方面,青年学子有着功利世俗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需看到他们同时也有仰望星空的理论需求。“有用”“好玩”“有趣味”“有品位”都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标签”。抓住这个去设计课程,将趣味与品位结合,通俗与学术融合,青年学生一定会喜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现在的高校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高校思政课要兼顾趣味与品位,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系统思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
走出第一课堂,思政课还要善于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样式,打造第二课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江南大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开设了全国高校首家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学生反响热烈,每期一票难求。用脱口秀讲思政课,换一种新形式,事实证明效果很好。让学生们自发以抢票的方式去听“思政课”,对授课团队来说也是一股可见的外在压力,授课主讲人需要在课前广泛收集青年学子建议,紧跟青年学子需求,关注热点话题,力求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用青年人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实现思想引导。
新媒体思维:以技术推动变革
互联网时代,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新媒体时代,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适当通过微博、微信、知乎、B站等渠道,了解学生、主动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捍卫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改“说教”为“说理”、“传递”为“对话”,让思政课鲜活起来,聚焦学生需要听、应该听,想听但听不到、听不透、听不懂的主题,帮助青年人成长成才。《宝哥说》思政团队,尝试实名开通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关注时事热点,定期发表网络时评、思政评论文章,现已与当地网络大V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挥价值引领效应。
思维为辅,内容为王
“照本宣科,老生常谈,太多正确的废话”,“只有批判,没有建构,太多无意义的负能量”,“只讲常识,不讲思想,上课还不如上网”,这类的思政课往往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可见,内容才是王道。《宝哥说》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到易引起当代青年误解和困惑的问题大致有:腐败问题、民主问题、信仰问题、生态问题等。如何回应关切,解答困惑,思政课教师需要对上述问题有深入的研究,才能解决自信问题,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谈及腐败问题,要用历史和国际的比较眼光去教导学生,理性分析腐败的成因、现状和趋势,充分读懂中国遏制腐败的战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科学的、合理的。谈及民主问题,既要解释清楚“民主本身是个好东西”,又要讲清楚民主的实现形式,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为何中国的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三统一,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谈及信仰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共产主义既是一个社会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价值目标,从而读懂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接力奋斗。谈及生态问题,要放在实现现代化的语境下去理解,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弄清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逻辑关系。
总之,做好“高校第一课”,思政课教师要“敢于讲”“善于讲”。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不是万能的模板,中国的发展也并不是没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客观的判断力,不跟风,不盲从,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也应是所有思政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无锡团市委副书记、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