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陈文玲,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流通经济等方面研究,主持关于国际经济形势、世界地缘格局、“一带一路”、中美关系、金砖国家、中印关系、新经济等重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公开出版《透视中国》等30多部论著。研究成果多次得到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在2001年12月20日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开始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随着2010年南非的加入,金砖四国变成了金砖五国。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又一盛事,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成为继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又一个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主场舞台。
过去十年,金砖国家携手走过了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伙伴关系的“金色十年”。尤为难得的是,在国际格局悄然生变,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日趋泛滥,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选择站在了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边。然而,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对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彼此间合作该作出怎样的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的全球治理需求,继而开启金砖合作的新未来?对此,我想谈几点认识。
八大矛盾:金砖国家发展与合作的大背景
从全球看,金砖国家发展与合作的大背景是什么?我觉得主要反映在世界上存在着八对主要矛盾上。
一是贫富矛盾。这既包括穷国和富国的矛盾,也包括穷人和富人的矛盾。这个矛盾比以前更加激烈。比如美国占90%的底层民众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占的比重,从30年前的36%,下降到目前的23%。特朗普在竞选总统之前发表竞选演说,揭露了美国现在中产阶级人群减少,而穷人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特朗普能够当上总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得到了美国那些下岗、失去中产阶级地位的穷人的拥护。全球富国和穷国之间的矛盾也非常激烈,富国不愿意承担责任,穷国不但没有脱离贫困,而且有一些原来比较富裕的国家,由于战争或政权更迭、颜色革命导致了贫困,比如说利比亚,比如说叙利亚,比如说伊拉克,这些遭遇战争的国家,以前都曾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二是南北矛盾。所谓南主要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所谓北主要指的是发达国家。在过去,“北”是世界的主导者,发达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二战”以后长期在60%、70%以上。近几十年,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就是我们所说的金砖五国的快速崛起,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已经由发达经济体转到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整体崛起,使南北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也使南北矛盾空前激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原来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国际秩序做相应调整,要求扩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所以在世界上谁说了算、谁引导潮流、谁制定规则、制定怎样的规则,这些方面的博弈比以前更加激烈。
三是动能转换矛盾。中国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投资,是资源,是劳动力红利,是环境、生态的付出,而未来的发展是靠创新驱动的新动能。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这样的模式。不仅如此,其他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也层出不穷,如滴滴出行,网上约车,造就了2000多万人就业,收购了美国的优步公司。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中国每天平均注册企业是1.2万家,是每天,不是一个月或者一年,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四是大国之间的博弈空前激烈。现在全球是多极化争强、争先、争霸,很多国家都在做大国梦、做强国梦,这样的国家比以前多了,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
五是多元文化冲突加剧。世界主流价值观消退,美国不愿再当世界警察,不再遵守国际规则,也不顾忌人类共同命运,世界秩序越发混乱。
六是经济全球化的旗手易帜。在全球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出了中国声音和中国主张,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响应和赞赏,现在除了美国193个国家没有一个退出《巴黎协定》,而中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旗手。
七是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与高债务之间的矛盾空前突出。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在底部徘徊,世界经济的增速没有超过2008年以前的4%。另外一方面债务高企。全球政府债务和民间债务总量高达21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70%。美国的债务规模达到了22.8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比重高达110%,按照现在的汇率来讲,差不多是140万亿人民币的债务,美国3亿人口,差不多每个人平均5万美元的债务。日本的债务占其GDP的比重高达240%。欧盟国家债务占到其GDP的95%。
八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矛盾。实体经济遭到了空前的困难,实体经济不光是在中国遇到了困难,在世界上也遇到了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需要金砖国家振作起来,使金砖国家真正成为“金砖”,而不是石头,真正成为含金量更高的金砖国家的组合体。金砖国家应更加紧密地合作,在国际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对于整个世界可以带来新的曙光,带来新的希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发表了厦门宣言,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是金砖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建设者、参与者,把金砖国家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
面向未来,金砖国家深入合作意义重大
金砖国家走过了10年不平常的历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进展,面向未来,继续深入推进合作,意义重大。
第一,要逐步由坐而论道到务实推动,从论坛、峰会到具体研究设计彼此间的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路线、合作时间表、合作目标、阶段性推进步骤等,务实推动金砖国家间的深入合作。
第二,要增加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的交汇点,包括利益交汇点、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汇点。现在的金砖国家大部分既是金砖国家成员、G20成员、上合组织成员,又是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RCEP的成员、APEC成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参加金砖国家机制的核心部分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响应,非常明确地表态要加入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也是一个交汇平台。所以,金砖国家应加大利益交汇点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交汇点,在多个场合、多个舞台发出共同的声音。金砖国家代表新兴经济体、代表发展中国家、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金砖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第三,要推动采用面向未来的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即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形成的超越现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小额边境贸易、采购贸易的下一代贸易方式。下一代贸易方式要求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大通关、实现各个部门整合后的通关一体化。中国的通关一体化做法可以在金砖国家复制,这对金砖国家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经济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第四,要把金砖国家银行做实、做活、做强,使金砖国家银行成为金砖国家建设的重要金融支持者,就像亚投行一样。目前亚投行已经有80个成员加入了,到2017年底可能超过100个,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第二大银行。亚开行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才有67个成员,亚投行不到3年就已经超过了80个成员。金砖国家银行应基于金砖5国,但是又不局限于金砖5国,可以用金砖国家建立的银行进行第三方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各个国家的发展融合起来,增强金融支持发展的力量。
第五,金砖国家应不局限于5个,可以着眼于扩容。发展中国家中有闪耀登场的新经济体,可以吸收更多的国家加入进来,比如说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伊朗,大概有11个这样的经济体,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经济走势非常好,预计2030年之前GDP增速都在6%以上。我认为,鼓励和支持新兴经济体加入到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中,使金砖国家真正成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我认为金砖国家也需要妥善处理好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用亚洲智慧、古老文明智慧解决当前矛盾,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当然,还需要各国企业家更加有作为。比如,如何在金砖国家机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治理中发挥企业家独特作用,能够把很多的倡议、共识、理念通过企业的推动变为重大的项目、重大的工程、重大的成就。世界是相通的,人们的心是相通的,互联互通不仅可以连接我们的理念和思想,连接我们的道路,更可以连接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因此,有理由相信金砖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陈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