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需要整个社会去爱

发布时间:2018-05-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焦高星    

谭盾的作品里有一种创新的生命力,而这种创造力的源泉就是想象力。其实人类最大的财富就是想象力,有了想象力就什么都可以有。想象力在哪里?想象力来自于大自然,要听水、听风、听涛、听雪。听到下雪的声音是一件非常需要想象力的事,你能不能看见风,这也是一种想象力的反映。所以谭盾在教导孩子时,特别是学艺术的孩子,要求去关爱大自然的点点滴滴,从中得到非常多的想象力的训练。

在谭盾看来,想象力可以训练,灵感也是可以训练的,这些东西并非天才才有。其实,它们都可以通过训练得来。后天的训练非常有益,而且是最关键的。例如在做环保时,可以把艺术、把跟大自然的接触与环保理念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启发我们的灵感和想象力,把环保做得更有艺术性、吸引力、舆论性和教育性。

在谭盾年少时,母亲曾对他说:“不喜欢艺术的女孩子千万不要娶,不喜欢艺术的家庭千万不要去住,不喜欢艺术的国家千万不要去。”成年后的谭盾觉得母亲的话很有道理。艺术是一个国家兴旺强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艺术,从艺术而来,并为了艺术奔向远方,这个国家就会充满了关爱、人情、人性,会对所有的山水、天空、大地充满了感情,这就是艺术的巨大力量。

现在,很多美国的年轻人都知道谭盾,因为美国的学校里教谭盾的音乐。而一旦教他的音乐,必然要牵扯到什么是禅宗、什么是老子、什么是孔子、什么是长江、什么是黄河。谭盾坦言:“我们做《女书》,可以用民乐做、用戏曲做,那为什么选择了用交响乐做?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交响乐团,而交响乐团周围会有很多音乐学院。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弹奏中国的音乐,透过中国的音乐又可以感悟中国的文化,这很有意思。”

民族文化要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跟现代传播接轨。莎士比亚、贝多芬在中国家喻户晓,那是因为我们的课堂在讲莎士比亚,我们的音乐课在讲贝多芬,西方音乐已经进入到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国的音乐走出去时,不要走马观花,更不要天女散花,而要拥抱世界文化,要进入他们的教育领域。

中国的艺术家同样需要有国家和社会的支持,象牙塔里需要有人。正如谭盾所说:“这么一个伟大的民族,如果象牙塔里是空的,我们怎么让我们的文化跟世界接轨?怎么让我们的文化进入全世界的教育体系、进入全世界的交响乐团?当我每次做一个新的交响乐作品时,都希望把传承扩大,融入在我的音乐里。”

我们的艺术和艺术家需要整个社会去爱,一个爱艺术的民族、一个学艺术的民族、一个对教育和美非常崇尚的民族,一定是非常伟大的民族。这样别人才愿意来到你这里,跟你交心,把你的东西当成宝贝带出去,带到别人的灵魂之屋里,带到别人最深的心房里保护起来。


责任编辑:冷 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