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化宣讲:让群众“学得进、记得住”

发布时间:2018-05-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泰兴市委宣传部    

如何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打通宣讲“最后一米”,让老百姓“坐得住”“学得进”“记得牢”“用得好”,是摆在基层宣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泰兴市委宣传部围绕对象分众化、内容定制化、形式灵活化,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六进”活动,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切中群众关注点、激发群众兴奋点,理论宣讲才更有吸引力,才能让群众“坐得住”。坚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搞“大呼隆”,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针对不同群体切身利益的不同关注点,有侧重地选择内容,差异化设置话题,进行分众化宣讲。在机关,讲深讲实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机关干部主动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镇村,侧重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做好诠释解读,回应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学校,结合中央精神和泰兴教育发展现状,讲好讲透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在企业,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讲经济形势、政府“放改服”、企业转型升级;在青年中,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政策和措施,讲自强自主创业故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把农村土地承包权延长30年,大家能种田的尽量多种点,以后肯定会有更大发展前途!”这是一场在黄桥老区分界镇开绿村第六党小组进行的宣讲,村党总支书记周玉春用农民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将土地承包、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内容进行了解读。每宣讲一个话题内容,他就引导村民们结合各自实际,展开讨论。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就像是“拉家常”,让大家更直观、深刻地领会了十九大精神,激发了干劲。

在宣传部门引导和新闻单位宣传下,泰兴大地涌现了形式多样、群众喜爱、成效较好的宣讲学习方式。除讲座、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外,还将宣讲内容融入快板、小品、相声、戏曲、舞蹈、鼓儿书等艺术表现形式中。比如,姚王镇编印十九大精神宣传口袋书,发给镇村党员干部、党员中心户、企业职工及部分群众,并组织宣讲团到全镇18个村居宣讲。该“口袋书”将十九大精神以问答形式,用短小精悍的篇幅、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成为干部群众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掌中宝”。开绿村创造了“板凳学习会”这一农家学习模式,实现了村民互动式、自主式学习。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健身广场……随处可见村民们学报告、谈感悟、谋发展的画面。“泰兴广电主播诵读十九大精神”活动走进“中国银杏第一镇”——宣堡镇,在银杏树下,以朗诵、歌舞、合唱等形式宣传乡村振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内容,诵读新党章,并进行现场互动,赢得群众掌声不断。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对象注重科学分众、内容聚焦群众需求、形式易于群众接受、过程引导群众互动参与,党的理论宣传才更有吸引力、生命力、传播力和成效性,才能让群众成为新时代奋斗者,从而汇聚磅礴力量、共创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陈 曦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