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话讲清“大”道理

发布时间:2018-05-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兴化市委宣传部    

在今年的理论宣讲工作中,兴化市巧妙运用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在“正规军”宣讲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开展特色乡土化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最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为当地干部群众送上了一盘丰盛的理论大餐,较好地推动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兴化市在成立以市委书记为团长的“正规军”宣讲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纳乡土文艺人才加入宣讲队伍,组建了多支由兴化当地“百姓名嘴”组成的宣讲小分队,深入城乡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他们当中有历届“百姓名嘴”称号获得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市淮剧团的专业表演人员等;有条件的乡镇部门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宣讲小分队,广纳民间文艺骨干、说唱能人开展特色宣讲活动,在全市形成了领导干部讲授理论、百姓名嘴说唱理论的宣讲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说道情,唱道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特色旗帜最鲜艳,全面小康责任在肩,伟大的中国梦一往无前……”根据兴化《板桥道情》填词创作的“‘百姓名嘴’唱道情”,歌词朗朗上口,在宣讲中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宣讲小分队的名嘴们,在深入城乡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自的专长,有诗朗诵、有说唱、有快板书,宣讲形式不拘一格。“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我们农民听了特别高兴……”市文广新局董景云为传唱党的十九大精神量身定做的歌曲《叫一声农民哥我心欢畅》,展现了新时代人民对家乡生态、人文的赞美,对未来农村的向往和憧憬,对新农民的认同和自豪感,歌曲配以群众耳熟能详的板桥道情音乐,深受老百姓喜爱。茅山镇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编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号子唱词,由非遗传承人、市政协委员陆爱琴牵头组成演出小分队,到各村巡演,浓墨重彩地宣唱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努力实现伟大梦想……”熟悉的茅山号子旋律,不仅带领群众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声音,更带给了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戴窑镇“百姓名嘴”宣讲小分队成员主要有镇文化站文艺人才、大学生村官、乡村文艺骨干等,他们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发生在当地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创业故事等结合,编成快板书、三句半形式,向群众说唱,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学到了东西,受到了教育。

面对面,语对语。“乡土味”调出一道理论宣讲大餐,既为“高大上”的理论点上了“乡土化”的色彩,又有效迎合了基层群众的思想和水平实际。在兴化,不仅党员干部在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新思想,连老年人和小学生也用乡土味十足、群众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的多种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较好地实现了用党的最新理论凝民心、聚民智、促发展的目标。


责任编辑:陈 曦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