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把形势与政策课定位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该课的育人功能?须从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入手,着力做到五个准确把握。
准确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定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顾名思义,一是要讲形势,二是要讲政策。当代大学生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首要和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对政策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此外,从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的角度看,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对其他课程的进一步丰富和补充的职能。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着的形势和相关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其他课程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问题,实现真正的“与时俱进”。
准确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特作用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教育,它不仅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树立主流价值观,而且更要解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问题。
其一,帮助学生把握好方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充满青春活力,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自主性强。但是,他们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心智不够成熟,社会阅历也不够丰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海量多样的信息冲击、多元文化的交融交锋和西方国家的演变渗透,容易受到干扰和蛊惑。因此,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端正价值取向、校准人生航向,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其二,帮助学生掌握好方法。思想活跃是高校的重要特征,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汇,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身处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大学生如何能够保持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看待世界、理解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引导他们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能够做到辨析甄别、过滤净化,不当传声筒、扩音器;对各种错误思潮能够保持警惕、有效防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比学会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它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准确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特点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政治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和独特作用决定了这门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具有时效性。无论是讲形势还是讲政策,尽管会追溯历史演进,但更主要的是面对现实、面向未来,讲当前、看长远。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具有开放性。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即可以根据最新形势和政策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组织形式的开放性,即可以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如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等;教材和教学资料选择的开放性,即可以选择最贴近形势和相关政策的教学资料;师资配置的开放性,除了高校自身的专兼职教师,对相关教育教学内容有深入研究的党政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先进模范人物等都可以选聘为该课的教师。
准确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规范性不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数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要点,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该课教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突出的当属规范化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管理规范性不够。仍有一小部分高校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列入课表,没有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缺乏严格的教学考核要求。二是师资队伍规范性不够。一些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对师资要求的开放性当成随意性,没有规范的教师准入、选聘和考核制度,形势与政策课变成“谁都可以讲的一门课”。三是教材选用规范性不够。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国家统一教材,高校拥有较高的自主选择空间,既可以选用教材也可以组织自编教材。但有些高校对该课的政治性要求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缺乏严格把关意识和环节,导致各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此外,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和考评等也都一定程度存在规范化欠缺的问题。
准确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方向
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规范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既然是一门必修课,就必须纳入日常课表,配备规定的学时、学分,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有严格规范的考核要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门课的特点决定了应实行学年考核制,课程需安排至每一个学年。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的开放性特征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组织形式、考核评价方法、教学师资组成、教学资源选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如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等形式。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
三是完善机制构建。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和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参与,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明确牵头部门,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工作。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作为考核评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要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同等对待,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经费、场所等条件保障。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