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策划出版集中反映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在更广泛的社会舆论空间中促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一贯坚持的出版宗旨和重要工作。
发挥经典原著的时代价值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牢记使命担当。立足新时代,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理性分析批判西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针对时代性问题,联系新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江苏人民出版社自2008年起设立“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精选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权威学者的重大项目和经典阐释,兼收国外优秀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持续推出精品力作,至今已出版37种,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和出版界均引起广泛反响。
挖掘时代价值。新时代呼唤理论提升新境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建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才能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此,江苏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选题,力争做到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观点去真实地探讨经典作家的文本,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观点去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目前,策划出版的书籍《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入选国家“十二五”出版项目;《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回到马克思》《回到列宁》均出版了英文版、日文版,《回到马克思》俄文版获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发声,以及与国际上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平等对话。
打通理论大众出版最后一公里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中的理论,它从创立的那天起,就立志“改变世界”,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要想被群众掌握,首先就要找到符合人民需要、最能够打动人民心灵的呈现形式。
面向人民群众出版。优秀出版物仅仅让学界叫好还不够,更要赢得人民群众的青睐,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共产党宣言》堪称这样的典范。《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至今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再版1000多次,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发挥了其他经典难以媲美的巨大作用。在今天,以此为选题撰写一本马克思主义大众读物,作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出版物,就显得正当其时。《〈共产党宣言〉传播史》就这样诞生了,而且成了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中抢眼且抢手的纪念礼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吴向东教授这样评价它:“《〈共产党宣言〉传播史》很好地把握了当代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史、传播史和当代效应,让这一伟大经典再次生动地矗立起来,使当代读者能够同样真切地品味真理的味道究竟有多甘甜。”
为人民解惑解渴。正因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始终站在为人民群众做出版的立场上,所以,像《〈共产党宣言〉传播史》这样让普通读者品味到真理的甘甜滋味的出版物还真不少,不但给人民群众解渴,而且还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释疑解惑。如《马克思告诉了我们什么》《社会思潮怎么看》《精神之钙》《中国梦30问》《修好共产党人心学》《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都是由某一领域的一流专家,围绕时代主题或当前热点焦点疑点,专门为普通读者释疑解惑而撰写的通俗理论读物。基于这一理念而精心打造的作品,往往也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如《精神之钙》入选中宣部第六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中国梦30问》入选江苏省“五个一工程”通俗理论类图书。
“互联网+”思维助推理论出版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传播的生命力也同样在于传播形式的不断创新。自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的出版和传播也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多渠道营造舆论氛围。围绕重点出版物策划营造宣发氛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传统媒体时代通行在纸媒刊发书评书讯,召开新书发布会、理论研讨会并在纸媒和立体媒体发布消息的做法已经跟不上需要,而今,由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新书消息、新书活动、新书连载、新书评论等相关内容,特别重要的图书则会提前发布预告和相关信息,并争取相关媒体微信公号的转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推广法宝。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提前筹划,于今年5月2日和4日就分别推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出书计划和“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最强书单,介绍了即将推出的纪念新书和本社历史上曾经出版的优秀马克思主义读物。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后一周,发布5月13日在北京召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著名学者召开赵敦华教授积五年之力终成的新著《马克思哲学要义》新书座谈会的消息。5月底,又发布《〈共产党宣言〉传播史》出版不到两周即入选国内18家出版单位2018年第4期“军事历史好书”联合推荐书单。这样,整个5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在互联网上营造了学习、研究、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氛围。
提升出版的时度效。出版物跟报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周期长。出版不仅仅是策划编辑的过程,在理论出版物的问世传播方面,时度效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电子出版给出版带来的便利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短板”。《共产党宣言》问世后所经历的曲折、丰富和历时长久的出版史众所周知,而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共产党宣言〉传播史》首次问世采取的是电子书的形式。电子书既能让读者先睹为快,又能赶上马克思诞辰纪念日,提升了出版的时度效,及时为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献礼。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