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演一样,宣讲同样要用强气场把控现场、征服人心。这种强气场就是既要有说服力,更要有穿透力;既要有感染力,更要有震撼力;既要有表演力,更要有表现力。
所谓穿透力,就是针对听众在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思而不透、迷而不解而形成的理论误区和思维盲点,讲出的观点穿透他们心灵,帮他们拨开思想迷雾,捅破那层窗户纸,带给听众的是豁然开朗式的顿悟和醍醐灌顶式的开窍,有一种眼前一亮翘起拇指、一拍大腿霍然跃起的冲动和兴奋,真正感受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坚持换位思考、问题导向,从听众最不理解什么、最容易产生认识偏差的是什么入手,围绕群众的迷思,穿刺灵魂深处,主动释疑解惑。
所谓震撼力,就是讲一些新观点和新事例,让听众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异,由此带来心灵的巨大撞击,改变他们本已固化的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模式,改变他们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品质。听的时候触发泪点,眼圈发红;想的时候触发痛点,思绪万千,心里产生翻江倒海、幡然醒悟的强烈刺激。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我注意开场即精彩、亮相即震撼。“十九大开幕时,在外国记者镜头下,一个瞬间被这样定格,我党三任总书记站在主席台的正中齐唱国歌,外媒感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任接一任在搞接力赛,而资本主义政党却在搞拳击赛。”我一边讲解一边配以PPT巨幅彩色照片,那种强烈的震撼撞击听众心弦,全场沉醉,鸦雀无声,最后突然爆发一阵会意的大笑。这就要求我不仅要有厚重的理论积淀,更要有平时阅读和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所谓表现力,就是运用语言的技巧和魅力,把宣讲内容渗透进听众的心田。宣讲是语言和身体的共同艺术,它不能用夸张的手舞足蹈赢得掌声,也不能用声嘶力竭的大吼大叫赚取眼球,更不能用低俗的顺口溜、土糙话、绕口令博取廉价的笑声。要综合运用语言的抑扬顿挫、动静搭配,普通话方言交替运用,让台下听众随着宣讲人一起情感起伏,使听众充分领略到理论的巨大魅力、逻辑的强劲力量、历史的时空穿越,真理的灿烂辉光。在宣讲实践中,可以多用一连串激情奔放的排比句,加深语言的表现力;可以通过唠家常和听众一起算人生小账,真实描绘出现代化强国美景实现后的幸福人生路;可以一个数据连着一个数据,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张弛有度、动静相宜地“抖包袱”,俘获听众。
宣讲是件有意义的事。穿透力、震撼力、表现力“三力齐备”,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用强气场征服人心,那才叫好宣讲!
(作者系如皋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