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者必须重视“听众体验”,让听众有获得感、幸福感。要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要用“接地气”的语言讲好“冒热气”的故事,这要求宣讲者具备理论的功底、融合的功夫、表达的功力。
理论的功底。一个宣讲工作者不仅要信念坚定,而且要有理论功底。充足的理论储备、活跃的理论思维,才能给听众带来理论的光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只有深刻认识到这样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领会和宣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
融合的功夫。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从一条小船到一个大党,在党史宣讲时可以通过讲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关系,帮助大家理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讲述乡村振兴时,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说明最大的短板在农村;用“樱桃好吃树难栽,全面小康等不来”来说明“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农业有赚头,农民有奔头,农村有看头”,描绘一幅“三农”工作的美好愿景。
表达的功力。宣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科学的理论需要精彩的表达。要把“普通话”“书面语”说成“地方话”“家常话”,用“大白话”讲“大道理”。解放思想大讨论讲座上,我把40年改革开放历程做了梳理,用3个历史性节点来概述,说明我们党每到一个历史性节点,都是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迎来发展新的境界:起跑点,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加油站,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动员令,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让改革的旗帜高高飘扬?我用“蛋糕论”说明,即千方百计做大蛋糕,就是发展;尽量合理分配蛋糕,就是改革;弱势群体要分到蛋糕,就是民生;防止有人偷吃蛋糕,就是廉政。
(作者单位:中共海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