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如何建

发布时间:2018-07-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宣讲是我们党理论武装的重要手段,理论宣讲队伍是理论武装的基础,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是实现理论宣讲大众化与分众化的重要力量。加强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建设,把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在全党上下形成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近年来,南通市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难题”为主线,通过加强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建设,严把宣讲关,形成了一支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立足队伍本土化,夯实宣讲人才支撑

本土化的理论宣讲人与当地干群往往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能够将“大理论”落小、落具体,让人民群众愿意听、喜欢听。南通宣讲工作成效明显,就与一批本土宣讲员的作用密不可分。目前,南通市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宣讲人才资源,建立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和村居宣讲员四支队伍,人数达3000多人。这四支队伍深入机关、企业、高校、社区、乡村等地方,秉持把理论工作当群众工作来做的特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理论需求。宣讲队伍本土化最大的优势在于懂方言、知地情、解民情,最大的魅力在于瞬间拉近宣讲者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突出名嘴传天下,打造宣讲品牌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中涌现出了一批理论名嘴、宣讲新锐。不仅南通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而且先后有3位宣讲骨干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这些名嘴不仅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翻译高手,更是联络起党的创新理论与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理直气壮地宣讲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持通俗化而不庸俗化,把高大上的理论如春风化雨般地传播到干部群众的心坎里,入心入脑是他们矢志的追求。在八千平方公里的江海大地,这些“刘铁嘴”、“姚马列”、“黄思奇”等众多的理论名嘴用真信、真知、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履行着基层理论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打磨出基层理论宣讲的品牌。

重视宣讲成员专业化,提升队伍战斗力

南通市十分重视理论宣讲员的学习培育工作。坚持用学术讲理论,积极培养宣讲成员的学术功底、学术思维和学术氛围。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宣传委员学习班、理论骨干培训班。从2013年开始,就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在会议室、图书馆、咖啡馆开展“理论学者沙龙”。围绕时事热点,通过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的方式,拓展视野,推动工作。此外,为了实现理论宣讲队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形势,南通市在队伍接续上开展“传帮带”,“以老带新”、“以强带新”,让理论宣讲的梯队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目前,南通市培育宣讲新人的基地有“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南莫板凳讲习所”“青年企业家奋斗学习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百姓宣讲工作室”等。这些培育基地在理论宣讲新人“上岗”之前,集中备课,集体研讨,力求在准确、精准的基础上实现通透和通俗,以致讲活用活理论。通过专业的学习、集中的研讨、优质的培育,南通的基层宣讲成员越来越专业化,这支队伍也越来越富有战斗力。

盘活存量,破解师资力量下沉难

基层广大党员群众对理论的需求十分强烈。十九大刚闭幕,南通就有很多村打电话到乡镇“要理论”。然而,师资力量的“强资源”主要集中在市一级,越往下越薄弱,尤其是村镇一级,造成上面“吃太饱”、下面“吃不饱”。此外,一些理论宣讲专家对乡村的情况不熟悉,宣讲内容过于“阳春白雪”,这种“不匹配”极易造成宣讲“水土不服”。如何实现“理论传基层、认知零距离”的实效?南通统筹规划,均衡资源,将现有3000多人的宣讲队伍,分组为高校的专家学者、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理论工作的优秀代表、富有经验的村居宣讲员这四支队伍,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用好用活,加大师资力量的下沉,形成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村居宣讲员讲故事的宣讲格局,让大家在“共有”的基础上实现“共享”。

做大增量,整合资源发挥宣讲合力

基层宣讲要把群众希望听的内容和宣讲部门可供给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果宣讲不涉及理论政策在基层的转化,没有吸收司法、信访、文化、农业等主要部门专家进入宣讲队伍,那就不意味着构建起全面的理论宣讲体系。面对纯粹的理论宣讲、传统的理论宣讲已很难适应基层的理论需求的大趋势,南通以实现传播在基层拓展、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聚集为目标,加大对外部力量的引进度。积极吸收司法、信访、人事、卫生、教育等主要涉农部门专家进入宣讲队伍,利用江海文化风韵的优势、“党员冬训大会”的顺势,拓展宣讲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把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宣讲的重点,让群众在问题疏解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合力中提高了威信,增强了凝聚力和感染力。

提升质量,健全保障机制

一个好的机制才能激发一个系统的活力和执行力。加强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必然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在团队教研和业务指导上,市宣讲团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开展集体备课和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在资金保障上,设立专项宣讲经费,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支持,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当前,南通市对宣讲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群众的口碑、掌声、点赞等柔性方式来体现,柔性评价随意性较大,稳定较弱。今后,南通计划建立一套刚性的考核考评机制,与宣讲队伍的进出机制、激励机制紧密结合,促使考核结果显性化、长效化,让理论宣讲考评更具有可操作性。

责任编辑:何 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