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发布时间:2018-07-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田芝健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责无旁贷。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强调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为此,必须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传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对标建设,明理修身、笃信躬行、善教深研、务实创新、服务益世,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

明理修身,以理服人、以理导行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关键力量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思政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明理修身,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准确掌握、科学运用、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思想武器交给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不断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认清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运动方式、现实要求,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

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理服人,而非填鸭灌输。通过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明白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以理导行,增强成长成才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笃信躬行,坚定信仰、知行合一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遵行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使教育回归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上。师生在思政课堂上谈历史、讲政治、说理论,不仅是坐而论道,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起而行之。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地把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同开展具有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有机结合起来,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付诸行动、指导行动、贯穿行动。

以身作则,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忠于并致力于立德树人事业,躬行力行,知行合一。

善教深研,教学相长、教研相长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还是科研,都要求我们甘坐勇坐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冷板凳”,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功底,站稳站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尺“小讲台”,为学生提供养分丰富的精神食粮。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在善教。教育的本质就要求为人师者要立德树人、善于开展教学改革、善于进行教学创新、善于用科学有效方法和教育教学规律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因此,思政教师要先吃透教材内容特别是精神实质,明确教学目的,熟练掌握知识点,特别是教材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要善于运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阐发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要针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实际,针对世情、国情、党情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生动讲授、深刻讲解,善于用事实讲话、用历史讲话、用逻辑讲话;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开展课堂专题讲授、师生互动研讨、社会实践等教学新方式。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动力在科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要积极投身独立或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增强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研能力。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理论和实际问题、针对基层治理和全球治理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发挥科研成果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在引导和组织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实践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深化科学研究。

务实创新,精心培养时代新人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要团结和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致力于务实创新。

务实,即拒绝和杜绝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提高狠抓落实本领,富有成效地落实教学科研等任务,始终脚踏实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创新,即倡导并运用创新思维,把创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创新是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思政课才能常教常新,出人才、出优质服务、出品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科研工作显示度、贡献度。

服务益世,报效祖国、贡献人类

奉服务为座右铭,树立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教学、科研等创造性劳动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追求并努力实现各种教学、科研、管理和面向社会的服务,有益于师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中国,有益于世界!

(作者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何 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