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追问” 长留“初心”

发布时间:2018-09-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丁 捷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识和历练,中国人在从“物质需求”的觉醒向“精神需求”的觉醒迈进,从“基础建设”向“人心建设”进步。去年我创作出版的《追问》构筑了人心工程修补的方位,今年的《初心》则构筑了人心工程建设的方案。

《追问》着眼于引出问题,《初心》着眼于解决问题。回答问题靠的不光是智慧,还要动用认知、觉悟,尤其要动用自己的那一部分切身的阅历。要捧起自己的一颗心,去感受他人的心、感受民族的心、感受政党的心。感受来感受去,比较来比较去,“初心”这个乍一听有些抽象、有些概念化的词,就鲜活了起来、具象了起来、亲切了起来。“初心”充满了个性,也承载了许多共性,可揣度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心相。

《初心》继《追问》之后,再次受到欢迎,让我感受到真诚与勇敢这两份写作魅力。在短暂的喜悦之后,我依然冷静地启动了我的继续“问心”之旅。读者的迫切期待,聚焦到一个问题上:我们从《追问》读到《初心》,深入了解了初心的丧失带来的人生落败,部分认知到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政党的初心启蒙、成长、变化和回归的纷纭,但这些真的太博大、太过“纷纭”!作家能否提供一份关于初心的简练概括——到底,我们该如何问询自己,初心安在?

其实,“初心”并不是什么复杂深奥的东西。一个人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和尺度,就可以停留在“初心”里。所以,我概括出四句话,也许可以算是初心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与人为善——人本存量决定底线。人之初固然性本善,但人之少壮、人之老成是在社会中完成的,是在群体性中发展的,能否持之以恒守得住初善,当然是不确定的。我认为守善是人的底线,如这一条底线失守了,人性在社会上、在时代里,是经受不住考验的。人切不可丢掉善良的本性,这种本性主要体现在“与人”,也就是“他善”——这个“他”,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群体,可以是民族,可以是国家、甚至全人类全世界。光爱自己或者自己亲近的人,不能叫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这件事不能因人而异,而应“普度众生”。

二是积极向上——文化取舍决定人生。一个人应该以自己的生活姿态、工作姿态、处世姿态体现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成为社会大集体里一个正能量分子。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拥抱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拒绝甚至败坏这个世界;你也不是孤立的,没有世界,没有他人,你无法生存和发展,所以你要散发热量,平衡自我也温暖他人。

一个人的颓败首先是从他的精神状态开始的。《追问》里我记述的那些落马的中高级官员,都算是成功人士了,过着很体面的生活,在社会上很有能耐,但是内心却极其脆弱。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能够建立起真正光明正大的内心。他丢掉初心多年,早就成为一个潜伏着危机的心灵颓败者。我梳理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现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灵的发育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的普遍根源是——中国文化的取舍与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有高尚精髓,也有世俗杂碎,一并风行社会几千年。世俗文化历来都很有市场。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所沾染。一不小心,就被这类文化塑造,把一个本真的自己,重塑成一个世俗的自己、一个市侩的自己,甚至一个恶劣的自己。世俗文化因为由来太久,积淀很深,面广量大,无孔不入,可以说,不是“大隐于市”,而是自成市场,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里自由生长,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心灵发育。

我曾经把世俗文化里的一些比较恶俗的、危害比较大、普及性比较强的表现和所谓的理念,找出来一些。我想先不针对老百姓,而是针对社会精英和权力群体,来做一些浅层的举证和观察。比如面子、市井市侩、小农意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难得糊涂、时尚等等。这里列举的世俗文化,流毒很深,每一条都可以说出成百上千的故事。一个社会如果丧失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对高雅嗤之以鼻,对恶俗趋之若鹜,势必颓败成风。人心溃烂,民族退化,国家灭亡,往往都是从颓败风气开始的。今天,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强调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我们民族的灵魂,切切不可泥沙俱下。要深刻领悟“优秀”这几个字的纯净度,坚决刨除传统文化里的封建积习,与恶俗作坚决斗争。春风化雨,以高雅之文,化低俗之念,让稠密的时代正能量,细润我们民族的心田。

三是有所作为——收放有度决定价值。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懈怠,慵懒的人是不可能做成事业的,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界上没有等、靠、要就能取得成功的事业,没有保障自己吃闲饭、混日子的超常制度。一个普通人不奋斗,耽误的是自己,连累的是家人。一个企业家不奋斗,拖垮的是企业,砸的是员工的饭碗,耗的是一群人的心血。一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奋斗,影响的是一方事业,拖累的是一个群体、一个单位、一方百姓。一个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的价值,而不是消耗掉多少社会资源,甚至也不是拥有多少社会资源。所以,要把自己的成就和作用拿出来跟自己的消耗做比对。平衡是幸福的核心,你付出太多得到的回报太少,你的心里可能会失去平衡;你付出的很少,却在争取得到很多,你的人生就会失去平衡,人生就会失重,就容易撑不住而摔跟头。很多挥霍无度的老板、好吃懒做的庸人、贪得无厌的官员,正是因此跌倒的。

四是有所担当——公平博爱决定贵贱。自然有风雨,社会有不平。人应该主动担当自然的救护者,小到扶起一颗树苗,大到参与世界拯救灾难行动,都是担当;人应当勇敢去做社会的干预者,加入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公平的坚守、正义的执行、大爱的传播。不要以为这些很大、很空,其实事关人人。没有个体的维护,哪里有全社会的维护?没有人人执守,怎么谈得上全社会执守?因为有每个个体的担当,家庭才存在,社会才稳定,民族才凝聚,国家才向上。有了这些,作为家庭的细胞、社会和国家的分子,才有起码的尊严尊贵可言。

人生都是风雨路,不忘初心得始终。留住初心,其实并不难。初心就在那里,就在你和他人出发的地方,就在那些没有成本、无需投资的精神世界里,就在我们善良美好的本愿里。你丢了,可以找回来;你没有,可以去重建。初心的光辉,一直在普照着人类的行程,也一直蕴藏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富矿、补给着我们的文化血脉。只要你真心想要,它很容易就滋润到你的心灵,照亮你的行程。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苍穹大地之间,有我一心。心有所静,心有所思,心有所悟,心有所得,心与心因为美好而交相辉映。

放眼望心空,勇气如此灿烂。低头入心河,真诚如此澄澈。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