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以理论教育“植根行动”为抓手,用好榜样宣讲,突出好人力量,着力打通理论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分好责任田,对象上求区分
为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增强党员参学的责任感与获得感,江都区探索分类宣讲。针对镇村干部,突出头雁效应,各镇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身兼“召集人”和“主讲人”双重身份,带头宣讲,就本镇本村发展现状及思路进行深度解读。针对普通党员,突出榜样宣讲,以“冬训”为抓手,邀请一批全国道德模范走进课堂。针对广大群众,突出好人力量,组织“江都好人”志愿者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将“好人”精神和力量带到宣讲一线。
育好优品种,内容上求转化
内容是种子,只有适应基层需求的内容才能生根发芽。“植根行动”结合宣讲硬要求,着力在“转化”上下功夫。一是突出“补钙”。以“中国梦”为切入口,既用大目标凝聚人,又突出身边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学习身边典型,补精神之钙。二是突出“提神”。十九大召开前夕,江都开展“百场辉煌成就宣讲”,围绕十八大以来我区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成就,用案例说话、用数据说话、用比较说话,破解群众“老不信”状态,提自信之神。三是突出“健体”。宣讲全面从严治党时,结合身边的违规违纪案例,让基层党员干部明晰红线与底线,健强壮之体。
用好种植术,栽培求创新
理论种子的落地生根,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手段。一是“勤种”。坚持分散宣讲与集中宣讲相结合,建立授课题库,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宣讲“点菜式”授课。利用“道德讲堂”平台,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定期开展宣讲。每年组织两次以上大规模集中宣讲,做到全覆盖。二是“巧种”。拓展宣讲教育工作形式,如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为你荐书”读书荐书活动、“三新”征文演讲比赛以及“喜迎党的十九大,述说家乡新变化”微党课竞赛等。三是“广种”。针对流动党员,精选教学视频,通过“知行龙川”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及时播发,做到党员在哪,“植根”触角就延伸到哪。
选好播种人,队伍上求兼容
“植根行动”还要在选好播种人上做文章。一是突出好人力量,壮大志愿者宣讲队伍,成立“知·行”志愿者理论宣讲团,分设“江都好人”队伍、“百姓名嘴”队伍、文艺爱好者队伍等,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二是突出专家力量,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宣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理论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宣讲人才库。三是突出身边力量,通过“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筛选出党课宣讲骨干,让党的“好声音”响彻各基层单位。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