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时代理论宣讲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新任务,高邮市紧扣主题主线,持续推行“理论+文艺”融合宣讲新模式,坚持文化搭台、理论唱戏、城乡联动、干群合力,深入开展“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扎实推进理论大众化。
因情而变,问题导向探寻宣讲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强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期盼,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理论宣讲改革,做实理论惠民大文章。一是听民声揭短板。召开理论大众化工作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代表“把脉听诊”,梳理理论宣讲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流于形式,“雨过地皮干”;有的不分对象,“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墨守成规,“白水煮豆腐”。二是集众智谋创新。专题研讨,探索“理论+文艺”宣讲新模式,将新思想融入小文艺,用小文艺讲实大道理。分类精选课题,明确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明确责任主体,全程指导推进。三是抓实践求实效。城乡联动、干群合力,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年初下达目标任务,年中组织竞赛展演,年底实施综合考评;建立激励机制,召开示范观摩会、群众评议会、汇报展演会,倒逼宣讲创新。
因势而动,以点带面打造宣讲轻骑兵。全市基层活跃着莲湘、高跷、扬剧等300余支特色文化团队,曾经处于自娱自乐、小打小闹、自由发展状态,很难与理论宣讲实现精准融合。通过积极引导、多维培养、磨砺精品,做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带动一批,打造了一批连天线、融乡情、接地气的“理论+文艺”宣讲队。一是示范引导带全面。坚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推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通过前期的培育,在全市“我是党课主讲人”党课展风采活动决赛上,我市首个“理论+文艺”试水,快板宣讲队进行了示范宣讲。2017年,圈定快板、扬剧、高跷等4支宣讲队试点先行,探实路子。如今,全市已锻炼培育了30多支“理论+文艺”宣讲队,开展惠民宣讲400余场。二是分级擂台赛精品。组织精品评选,基层讲堂、课堂、讲坛整体联动。各基层党组织以赛党课发现人才,建强队伍。2018年,结合专题党课,组织开展“理论+文艺”宣讲成果评选活动,30余件作品脱颖而出,其中10件精品在扬州市评选中获奖。三是巡讲展演聚合力。注重宣讲精品重返群众、回炉加钢,在实践磨砺、广听民意中提质增效。围绕“解放思想聚共识、干事担当善突破”主题,快板说唱《解放思想再出发、聚力共建新高邮》《三项机制强保障、聚力发展高质量》、莲湘表演唱《新思想、新领航、新发展》等说唱舞式文艺宣讲,提振了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再出发、改革开放迈新步的精气神。
因需而为,用活载体扩大宣讲供给力。因需而为,努力在整合资源、用活载体、提高质效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基层理论供给力。一是“四堂联动”分众讲。整合党员干部“周末课堂”、社区“百姓讲堂”、“秦邮文化讲坛”、农村“幸福会堂”,实现“四堂联动”,进一步做好宣讲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二是“六讲并行”深入讲。拓展重大理论专家讲、挂钩帮带领导讲、城乡结对交叉讲、志愿组团对口讲、网络互动大家讲的“五讲”内涵,全面推行“理论+文艺”宣讲新模式,以“六讲并行”新举措打造理论宣讲升级版。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期间,“理论+文艺”宣讲队配合市委宣讲团,进镇到村(社区)入企宣讲300余场次。三是“十百千万”融合讲。把宣讲纳入重大学习教育形式,用活动牵引常态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高邮“落地生根”。2017年以来,融合推进13支“理论+文艺”宣讲队巡回演、百名市委宣讲团成员分工讲、千名党员结对学、万名党员干部集中训活动,突出抓好“理论+文艺”惠民宣讲150余场。四是理论故事穿插讲。穿插理论微故事宣讲,艺理结合、以理晓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拆除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篱笆墙”。2018年以来,6名市级优秀理论微故事主讲人分别随同优秀“理论+文艺”宣讲队深入基层巡讲120余场。《解放思想当模范、撸起袖子加油干》《破思想之茧、乘发展之势》《新思想引领新航向、新使命召唤新担当》等宣讲作品深得基层群众好评。
因利而行,弘扬特色争创宣讲好品牌。理论宣讲创新成果只有得到最广大群众认可,才有影响力、生命力。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弘扬优势特色,借他山之石,补己之短,持续推动“理论+文艺”宣讲彰显新特色、再上新台阶。一是把准政治方向。本着属地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围绕中心,全面把关,既把准理论宣传导向,又贯彻文艺“二为”“双百”方针,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宣讲队旗帜鲜明讲政治,点赞新时代,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当好传播者,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省委书记娄勤俭“六个高质量发展”“六个方面解放思想”的要求以及来高邮专题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二是实践锤炼队伍。组织宣讲团队深入基层,用自己的话,讲身边的事,常讲常训,全面提质增效。市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节庆,统筹安排理论、文艺骨干参加,在实践中磨砺提高。坚持打磨精一点、储备多一点原则,把“理论+文艺”宣讲精品推向更高平台,全面展示理论宣讲创新成果。三是打造精品力作。全市13个乡镇、园区(街道)和重点市级机关单位结合实际,分别打造嵌入高邮元素,招之即来、来之能演、演有品味的“理论+文艺”宣讲团队,打造出戏歌表演唱《十九大精神指航向、高质量发展在路上》、少年高跷《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小品情景剧《邮城走进新时代》等宣讲精品。四是聘引培训人才。坚持组织任聘和志愿参加相结合的原则,会同文旅部门单位对城乡歌舞、音乐、创作等机构(场所、团队、骨干)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完善“理论+文艺”宣讲人才信息库。抓好“理论+文艺”宣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统筹落实人员编制、比赛展演、奖励考核和经费保障。实施引导激励和市场运作双轨并行机制,采取以老带新、参加上级调演、短期送学深造和委托院校代训等形式,不间断培养基层“理论+文艺”宣讲骨干,确保队伍常抓常建、常演常新、有为有位。
(作者系中共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