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大有可为。围绕热点问题,从增强历史感、理论感、方向感——“三感”意识角度,主动讲清、讲透、讲准,可成为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一大努力方向。
增强历史感,讲清来龙去脉
作为对历史的延续,任何形势和政策的形成,尤其是那些足以影响全局的,往往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不讲形成历史,就形势政策谈形势政策,或者以为讲形势与政策无需讲历史,都是对“形势与政策”课本身的误解。没有一种历史的长度,没有对当前形势政策的形成做长时段考察,不仅很难正确把握现状,也很难明确形势政策的未来走向。历史的眼光,特别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眼光是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方法。列宁在研究国家现象时就曾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个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增强历史感,讲清当前形势政策的来龙去脉,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首要要求。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完整提出党的初心使命问题,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却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贯穿党的历史始终。因此,在讲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时,首先要告诉学生“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坚持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可分三个历史阶段进行阐释: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初心使命表现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重点解决“站起来”的问题;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初心使命表现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提供物质文化基础,重点解决“富起来”的问题;三是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新时代党的初心使命表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解决“强起来”的问题。如此一来,一幅完整绘就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画卷清楚呈现。
增强理论感,讲透问题的实质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这要求教师对形势政策的把握和分析,不仅要有历史的长度,还要有理论的深度。没有一种理论的深度,没有对当前形势政策外在表象作深刻的学理阐释,不仅很难正确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而且很容易出现对事物属性的误判,继而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毛泽东曾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需要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因此,增强理论感,讲透形势政策的本质属性及其产生根源,构成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
在讲授热点问题时,教学内容的核心不仅在于从形势的角度告诉学生该问题的当前现状,更在于从学理的角度讲清该问题的实质以及根源。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特别要讲清新时代的实质。通过理论的抽象明确告诉学生,这个新时代不是一个广义的时代概念,即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指称人类社会相互之间具有质的差别的不同发展阶段,而是一个狭义的时代概念,即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变迁的不同发展阶段。具体而言,特指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内部变迁的一个崭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性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
增强方向感,讲准中国立场的原则及中国方案的贡献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关乎到将学生引向一个什么方向,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效果的实现。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在于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政策,引导学生自觉认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认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自觉认同我国的对外政策,自觉认同我国政府关于世界重大事件的原则立场。没有明确的引导方向,只有事实的形势政策呈现,或者以为“形势与政策”课只要说清楚形势与政策就可以了,无需对学生进行引导,是对该课本身的误解。可以说,形势与政策教学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就等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没了灵魂,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很容易迷失方向。增强方向感,讲准党和政府在形势政策上的努力和原则立场,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关键。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关键要着重强调我国政府在热点问题上的根本态度、原则以及做法等。例如,在讲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需重点介绍我国关于该问题的原则立场及其合理性,强调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为了挑战谁的地位,而是致力于消除阻碍人类事业进步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秉持正确义利观和新安全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破解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自身对授课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程度是影响其教育教学效果的一大关键。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教育实效性,讲清、讲透、讲准热点问题,教师需在历史的广度、理论的深度和引导的方向上多下功夫。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