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大学生讲“解放思想”

发布时间:2018-09-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田旭明    

解放思想,顾名思义就是指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冲破主观偏见、惯性思维和定性想法的禁锢,不拘泥于先前权威和过去公式,敢于面对新问题,创新新理念,探索新思路,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从而使思想与现实相适应且保持同频共振。毛泽东同志曾说“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邓小平同志也曾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些都是对解放思想内涵的科学阐释。

解放思想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历史实践表明,思想僵化,思想领域就会“塌方”“滑坡”,社会发展就会停滞。我们党历来重视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开关”,也是新时代继续开创改革新局面的重要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将会面对诸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决定着解放思想一刻也不能停止。

解放思想如此重要,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同时也是贯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新思想为统领,向学生阐释好解放思想的内涵、重要性等问题,让学生在解放思想方面做到“知行合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解放思想的讲解应当立足于历史、现实和大学生实际,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实,向学生讲清、讲透、讲明,以达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到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

首先,结合历史讲。解放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过关斩将”的有力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就是以解放思想作“罗盘针”引领中国发展的故事。因此,讲解放思想不能离开中国的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内一些领导人坚持“本本主义”“唯书”“唯上”,思想僵化,使革命险遭“灭顶之灾”。鉴于此,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要求全党从迷信本本、迷信上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并根据中国国情作出“农村包围城市”“在运动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等战略布局,扭转了战争局面。再如1978年前后,面对“十年文革”动乱结束、“两个凡是”牢笼仍未冲破、社会各行业依旧徘徊不前、中国改革刚刚起步等现实,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因此,高校教师讲解放思想必须结合这段历史,在回顾历史、感悟历史、还原历史语境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其次,结合现实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硬骨头”待啃,许多“险滩”待越,如党内腐败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社会法治和社会治理水平尚待增强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问题以及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问题,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很好的回答和解决。因此,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稳坐钓鱼船”。否则,就会因思想僵化或创新不强而导致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向大学生讲解放思想时,一定要结合新时代问题及现实状况讲,让他们在把握时代脉搏中增强时代责任感。

再次,结合大学生自身讲。90后、00后的大学生有其心理、生活等方面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生长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且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另一方面他们自身思想变化较大、追求个性和独立,在这样的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很容易被时代抛弃、淘汰。比如,在择业时很多学生的标准是稳定、工资高、有假期等,于是一窝蜂地考公务员、考有编制单位的工作、参加各种培训、面试,然而最后如愿的只是极少数。因此,要告诉学生眼光不要局限在一个地方,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才能发掘更多自身的闪光点,抓住更多的机遇,让人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发光发热。思想障碍是最大的障碍,解放思想,不囿于固定思维。敢想敢奋斗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就业、成才的制胜法宝。结合学生实际讲,有助于增强讲解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更加认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讲好一堂课、讲清楚理论知识,不仅要有学理阐述,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在讲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不能仅是空泛、呆板地灌输理论,而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心。比如:运用故事法,将历史上涉及解放思想的事件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运用通俗流行的鲜活话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情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使乏味的理论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既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总之,高校教师要讲透讲好解放思想这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让解放思想内涵、重要性及方法要求入学生心、入学生脑,就要立足于历史、现实和大学生实际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讲解,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解放思想。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