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何勇,南京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联合国赴华培训项目负责人,曾任联合国中文组组长。2014年,他从潘基文手中接过联合国21世纪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18年8月17日,他在上海书展上携回忆录《愿在他乡做使者》举办发布会,余秋雨应邀出席,与现场观众分享讨论,反响热烈。本刊选载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而联合国的平台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台。联合国不仅是各会员国磋商和平与安全、社会与经济这些生死攸关问题的地方,也是工作人员举办各种文化和学术活动的地方。
联合国里举办最多的是中国文化、语言的活动,如果不加限制的话,这里可能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跟中国有关的专题讲座场场爆满,足见联合国工作人员对中国的兴趣。
联合国国际语言日
2007年5月16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Languages),希望以此促进世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决议强调,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必须在联合国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得到恰当的使用,以便消除英语和其他五种官方语言在使用程度上的差异。
决议要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确保这六种语言的服务部门均受到同等的重视,都能得到同样有利的工作条件和资源。
决议号召各会员国、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举办各种文化和教育活动宣传自己的语言。
我们是联合国的语言部,责无旁贷地要起领头的作用。因此,我们六个语言组分头行动起来,各自组织自己的活动。国际语言年在联合国总部的系列活动于2008年4月11日拉开了帷幕。
由我们中文组组织的有两项活动。成都画院的院长、著名书法家和画家田旭中先生那两天正好在纽约,我就请他在活动的当天来联合国,用书法给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写中文名字,田先生欣然应诺。我也安排了我们的老师和实习生给没有中文名字的工作人员起中文名字。
书写中文名字的活动当天上午10点就在秘书大楼的大厅开启,因为我们用的场地就在工作人员进入大楼的必经之处,不少人驻足观看并求一名一幅字,很快就排成了一条长队。
田先生奋力挥毫,写了一幅又一幅。有幸得到田先生书法作品的工作人员手捧自己的名字回到办公室,他们的同事看到后惊喜不已,纷纷离开办公室来大厅排队求字。就这样,田先生从上午10点一直写到下午3点,欲罢不能。
这时我们的顶头上司,分管人力资源厅的助理秘书长卡罗琳也听说我们的活动了,她因为公务繁忙,无法来现场,就派助理来请田先生去她办公室写一幅。多年以后,我还曾在不少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看到挂着田先生当时给他们写的名字呢。
我们当天举办的另一项活动是在联合国图书馆礼堂的中国文艺表演。当晚的节目有长笛、秧歌、太极、歌唱。联合国电台第二天的报道说“这场别具一格、高潮迭起的文艺演出,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联合国中文日
每年一度的联合国中文日现在已经名扬中外。它的起因何故?
每年的2月21日是联合国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2010年2月21日联合国新闻部(又译公共信息部)宣布设立联合国语言日,目的是宣传多语言的使用和促进文化的多元性。
在联合国里说多语言的使用一般指的就是联合国六个官方语言的使用。通知发出后,新闻部的主管就召集联合国跟中文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开会,筹办中文日的活动并商量把中文日设在哪一天。记得新闻部的那位主管开会时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此活动虽是新闻部提出的,但是希望由我们承办,另外新闻部没有任何活动经费给我们。
我们参会的人员都有组织活动的经验,筹办一天的活动是游刃有余的。至于把中文日设在哪一天,则需要考量,因为新闻部希望各语言选择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当时其他语言已经选好了他们的日子:
法语选的是3月20日,因为那天也是国际法语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a Francophonie)的周年纪念日。
英语选的是4月23日,因为那天是莎士比亚的生日。
西班牙语选的是10月12日,因为那天是哥伦布日。
俄语选的是6月6号,因为那天是普希金的生日。
阿拉伯语选的是12月18日,因为1973年的那天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阿拉伯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因为大部分语言都是设在一个文化名人的生日那天,我便建议把中文日设在9月28日,据说那天是孔子的生日。与会的同事们说此事重大,最好征求中国政府的意见。于是我们择日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商量此事。
代表团参会的负责人是新闻组组长兼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他说此事要汇报给国内,由国内定夺。后接到代表团的通知:国内的外交部、文化部和教育部商定的中文日定在4月20日,取的意思是那天是谷雨,也是仓颉造字的日子。我们接到通知时4月20日已经过了,但我们也不能在联合国语言日实施的第一年就缺席,于是代表团跟国内协商,同意2010年的中文日就按我们的意见在11月12日办,以后每年都在4月20日举办。
联合国首届中文日庆祝活动如期于2010年11月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当时正值联合国大楼装修,庆祝活动是在临时修建的北草坪大楼的二层举行的。时任联合国负责新闻事务的副秘书长赤坂清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和有关国家常驻联合国外交官、联合国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嘉宾共100多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赤坂清隆表示,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文日会使更多的人体会中文的优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李保东大使致辞表示,联合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中文日,将进一步扩大中文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当天的系列活动中我们中文组组织的是一场“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的专题讲座,演讲人是我从南京大学特邀来的范毓周教授。他的讲座引起中文学员的极大兴趣。
2010年后,中文日每年都在谷雨那天举办,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地举办了9届庆祝活动,而我也参与了每届活动的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和艺术表演,在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机构中推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外交人员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了解和喜爱。
中文日原是联合国的内部活动,但由于我们搞得有声有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组织和机构的关注与欢迎,国内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都进行报道,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国内文化和艺术团体申请参加联合国这一天的庆祝活动。这些文化和艺术机构带来的展示和表演都很专业,也为联合国的中文日增添了不少色彩。
联合国六个语言日中的中文日可以说是内容最丰富、参与人员最多的。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得到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和中国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而其他语言似乎得不到类似的支持,因此有的语言日参与者寥寥,组织者心灰意懒。有一年法语日的统计结果是参与者共有12人,其中一半还是组织法语日活动的法语组老师。
中国国家汉办对我们中文日的活动历来给予全力支持。在2011年4月20日第二届中文日上,国家汉办赠送联合国一个“中国文化体验中心”,这是一台带触屏显示的多媒体中文教学系统。设备采用高科技视听技术,巧妙使用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媒体触摸屏互动形式,生动地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可支持七种语言的中国文化“微型博物馆”。它零距离的互动教学内容涉及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功夫与书法、诸子问答、汉字鼎、京剧国粹、风光中国、生肖剪纸、中国民乐和中国美食等。
“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由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彭克玉大使代中国国家汉办赠送,由我做代表接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李保东大使和联合国副秘书长赤坂清隆也参加了仪式并致辞。
由于前几届的成功举办,其后举办的“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热度一年比一年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中文日”的主打项目是中国书画展,通过举办中国书画展、图书展、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增进了大家对中文这门古老语言的了解和认知,更深地体会到中文的优美、简约、深邃和博大,加深大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李保东大使对此高度评价道:“这些年来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在中国人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很好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不同的文化之间有了新的机会能够进行交流,各国人民能够通过对一种语言、文字的了解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加深彼此的了解。”
联合国新闻部新闻和媒体司司长、秘书长前发言人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先生对中文日的评价是:“中国文化所体现出的文化多样性,也正是我们作为联合国国际职员所具备的,这种多样性既是对自我的一种展现,也是反映并牢记我们都是一个更为广泛的、多元文化环境的一分子的一种方式。我发现令人非常感兴趣的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化非常新锐摩登,但它却是建立在几千年的历史之上的。比如现场的健身表演,尽管已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它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这个充满压力,需要高度活力的当今世界,仍然具有相当的活力。”
联合国中文之夜
联合国中文日的成功举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希望参与此事的国内机构越来越多,这就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太多活动——最近几年我们为了照顾国内的文化团体甚至都没有办法安排自己的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中文组于2016年开始举办一个内容和形式上类似于中文日的活动,因为是在晚上举办的活动,所以我们就把它命名为“中文之夜”。
2016年的中文之夜是在5月17号举办的,当晚的活动有三部分内容。首先由三位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外交人员介绍他们各自学习中文的心得体会,他们在使用中文进行讲解时所展现的中文水平令人惊叹。
来自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参赞阿密特·纳朗(Amit Narang)在会上说:“我觉得学习中文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丰富和幸福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习了一种丰富和具有历史意味的语言,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个非常有历史感的文化,交了很多朋友,认识了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的思想和看法。”
学员介绍他们学习中文的习得体会后,来访联合国的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做了一场题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讲座。这位曾就中国语言和语言政策发表过20多本专著和400余篇论文的著名语言学家的演讲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李书记的讲座结束后,上演了一场别有一番风味的文艺演出。
2017年的中文之夜在5月3日,当晚的活动具有特别意义,因为那是我退休前的两天,因此是我以中文组组长的身份主持的最后一次中文之夜的活动。我在前面一章里说过,南京大学也很重视这次活动,特派了海外教育学院的前任院长程爱民教授和现任院长赵文书教授携原南大党委书记张异宾教授的信件来参会发言,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徐永吉教育参赞也到会致辞。
我们这次的主题是庆祝我带领的赴华汉语培训项目实施14年。曾参与过此项目的多名外交官和国际职员也先后在活动上致辞,回忆他们在中国度过的众多美好时光。
当晚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马琳、旅美女中音歌唱家庞旋,以及旅美大提琴演奏家卢美旭为现场的来宾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联合国内举办规模较大的中文文化活动时多半飨以中国美食,我们当晚的活动也是以品尝丰盛的中国美食而画上句号的。
(节选自何勇《愿在他乡做使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版)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