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形象,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发布时间:2018-11-0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曹巧兰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项使命任务。“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使命任务的提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走出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历经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乏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也大幅提升。但客观来说,中国故事、中国密码,还不广为世人所知;我们的国际形象,与自身实力和对世界的贡献还不相称;国际舆论场上“挨骂”的状况有所扭转,但还没有根本性解决。不久前,龙应台在脸书发文,盛赞其在沈阳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她路遇一名男子跌坐在马路上,报警之后出于一些“成见”,她杀了一个“回马枪”,但看到的情景令她大为吃惊,沈阳的基层警察处理事情的态度和速度,远远超过她的想象。她说,“今晚可上了一课,关于中国大陆、关于我自己的某些成见”。这样的误解与成见不仅出现在台湾民众与大陆之间,更出现在其他国家与中国之间。

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是消除误解与偏见、增进理解与信任的一剂良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引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国家的整体形象与局部形象密不可分。讲好江苏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也是展示中国形象拼图中的重要一块。这些年,“感知江苏”“符号江苏”锲而不舍推介江苏文化,“江苏杯”汉语演讲比赛、“同乐江苏”外国人歌唱才艺大赛搭建起沟通中外青年的桥梁,“洋眼看江苏”以在苏外籍人士的独特视角向世界展示江苏,等等,江苏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得有声有色。面向未来,面对“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靶向施策,着力推动文化从简单“走出去”到深入“走进去”,将江苏故事讲得更精彩,将江苏形象展示得更充分。

内容上更聚焦,突出核心理念的传播。调查显示,国外普通民众对中国认知程度较高的文化符号还停留在熊猫、长城、功夫等器物层面,对天人合一、敦煌壁画等包含中国哲学观念的文化符号认知度比较低。这就提醒我们,传播中国文化,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等表面形式上。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怀,更值得挖掘、传播。当然,这种传播不是生硬的、直接的,而最好要借助于文艺作品,以艺术的方式来传达,实现以中华之理来说服人,以中华之美来感染人。如我省创作的歌剧《鉴真东渡》对悲悯情怀、开放胸襟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呈现,歌剧《拉贝日记》对历史的反思、对和平的珍惜,等等。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深耕中华文化这座“富矿”,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好、展示好,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表达上更精彩,既国际化又科技化。在国际化表述方面,我省抓住歌剧这一艺术样式持续发力,先后打造《运之河》《鉴真东渡》等几部优秀作品并出国巡演,产生很大影响。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为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也是当下文化领域的新趋势。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图书实物出口约1亿美元,而网络游戏出口达到82.8亿美元,相差82倍。游戏行业出口远超其他文化产品出口,不仅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领军者,也是文化自信的代表行业。这方面,兄弟省市已有成功实践,上海市制作的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美国杜比剧院海外首映,并在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放映,获“金卢米埃尔”奖。在推动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过程中,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当中,生产出更多叫好又叫座、有利于真正走进西方主流社会、主流媒体中的优秀文化产品,是一个还需要不断解答的课题。

主体上更多元,善于借嘴说话。调研显示,在外国民众中,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远高于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依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扩散作用。这方面,中央提出了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五支队伍”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要求,打造好新闻发言人、国际新闻评论员、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公民“故事员”五支主力军。而在传播优秀当代中国文化,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方面,让外国人亲眼看见、亲自感受到之后的传播效果会更好。这方面,“洋眼看江苏”活动已经持续7年,受到参与活动的外籍人士与基层地方的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活动思路,围绕全省宣传思想工作重点任务,每年设置不同的主题主线,如今年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把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分众传播结合起来,把“以我为主”与“借嘴说话”结合起来,更好地讲述江苏故事、传播江苏形象。

机制上更健全,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正在编制有关任务清单。在积极申报项目的同时,我们可借鉴其做法,对《江苏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给予指导支持,以推动其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平台,建立常态化省市联动、部门合作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要发挥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扬州运河城市论坛、苏州iSING!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等平台的作用,聚焦中外文化交流前沿议题,充分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作者系江苏省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处处长)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