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精品促文化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19-01-08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付少武    

文艺精品创作是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志。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决策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江苏对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崭新布局,必将与时俱进丰富和提升文化强省的目标内涵,巩固和夯实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之基、价值之本和精神之源,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攀登文艺高峰,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新坐标,注入新动力。

新定位:凸显文艺精品创作的人民性

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是以人民大众为题材、深受人民喜爱而广为流传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等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文艺创作的主题内涵、价值导向、方法路径和评价标准等重要思想。这些重要思想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等,都充满了创作的真谛和艺术的哲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建设文艺强国、繁荣文艺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引领高质量发展、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指明了方向。

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是江苏创造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新部署新要求的具体行动。它找准了江苏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突出重点领域,补齐短板弱项,既保持了“三强两高”目标的连续性,又优化提升了工作标准,做到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这种新布局新定位反映了对思想文化、道德风尚和文艺创作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新时代江苏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必将增强对思想文化和道德风尚的认知认同,为建设文化强省、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提供新支撑。

新使命:用精品反映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目前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启。我们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找准文艺创作的坐标和方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美学、中国价值、中国气派,鼓舞全省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新时代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需要江苏文艺砥砺奋进。构筑江苏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在宏观层面上,通过促进思想文化、道德风尚和文艺创作融会贯通,促进思想的引领、道德的滋养和文艺生动形象的彰显协调统一,必将释放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为推动科学理论武装、核心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事业产业在更大空间上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微观层面上,通过推动锻造精品创作、推出名家英才、提升品牌平台、优化体制机制、强化宣传推介等方面更新理念、提高站位、创造特色,必将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文艺人才和文艺品牌的精神高度、价值标准、内涵品质,为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率先在全国形成优势、再攀新高、走在前列注入强劲动力。

新价值:用精品滋养精神

文艺的价值在于反映时代,精品的价值在于滋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长期以来,江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所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形成了开放包容、精致典雅、灵动厚重的文化品格。历史上,金陵文化、吴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多彩,辉煌灿烂;六朝文化、明清文化和民国文化等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王羲之、顾恺之、萧统、刘勰、李煜、谢朓、孔尚任、吴敬梓、曹雪芹等名家大师灿若星辰,《孙子兵法》《汉赋》《文选》《文心雕龙》《桃花扇》《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等鸿篇巨制流传千古,不仅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理想和精神,而且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贡献了华彩篇章,为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贡献了特有的文化标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引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伟大实践,同样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崭新创造,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引擎。新时代新使命迫切需要江苏文学艺术战线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新实践。这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必将激励江苏文艺战线以系统性思维谋划制定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内涵路径、目标任务和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文化改革创新能力、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构建我省文艺创作的新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作是艺术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归根到底还是多出精品力作,关键还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多出讲述江苏故事、体现江苏形象、彰显江苏标识的优秀作品,来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陶冶高尚情操,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从当代江苏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寻找和发现文艺创作崭新的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巨变,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才能为人民群众构建真善美的精神家园,才能为新时代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高峰贡献江苏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文联艺术部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