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来的铁人精神

发布时间:2019-03-08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怀 德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以禁运方式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而当时我国石油产量又很少,政府不得不拿出极其有限的外汇从苏联进口石油。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渐紧张,苏联意图用石油卡住我们的脖子,年轻的共和国遇到了严重的挑战。有人曾经断言:一旦战争爆发,中国的石油连一个星期都维持不了。朱德总司令曾忧心忡忡地说: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

19599月,黑龙江大庆地区发现油田,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1960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原石油工业部关于组织大庆石油大会战的报告,集中玉门、松辽、川中等各石油厂、矿以及院校、科研部门共37个单位的精兵强将齐聚大庆。一场标志着新中国石油工业崛起的大会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大会战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到处是沼泽地、芦苇荡,夏季或酷热难耐、或暴雨连天,冬季的严寒风雪更是无情而漫长。史料显示,石油大会战期间,大庆冬季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36摄氏度。

19604月,王进喜刚刚带领钻井队到达大庆,就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套钻井设备总重60多吨,在甘肃玉门拆散搬家,到达后,再从火车站运到井场。然而,当时吊运设备非常少。王进喜告诉工人们:我们绝对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全都拉上井场。33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钻机卸下火车,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并安装就位。414日,经55夜的苦干后,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  

在施工中,王进喜的右腿被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继续指挥。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钻至700米浅气层时,突然发生井喷。现场没有重晶石粉,只能用水泥封堵。但由于没有搅拌机,水泥加进去就沉了底。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王进喜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入。经过3个多小时,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王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房东老大娘见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就感慨地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从此铁人的名字传遍了大庆油田,并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响彻了全中国。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钢铁誓言熔铸在石油工人的血液里,展现在石油开发建设的行动中。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石油工人们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高水平、高速度拿下大油田的伟大目标,创造了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奇迹。

大庆石油大会战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缩影。奋斗是幸福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需要我们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