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部队走出三位独臂将军

发布时间:2019-05-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东 军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中国人有为实现梦想而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伟大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顽强拼搏、接力奋斗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众多开国将领中,有13位独臂或独腿(脚)将军。这其中,有3位都是经历过长征、都从359旅走出来的,而且都是右臂受伤截肢,用左臂为党和人民奋斗一生。

晏福生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两次被同志们误认为牺牲开追悼会。他的右臂是在1936年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中失去的。时任红军16师政委的晏福生为掩护军团主力部队顺利转移,率队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冲锋,为主力部队顺利转移赢得了时间。在国民党军的飞机开始向阵地轰炸中,他右臂被炸伤。敌人越聚越多,晏福生怕连累大部队,将密电交给警卫员后,自己引开敌人掩护战友突围,最后纵身跃下山谷。战斗结束后,王震以为他牺牲了,在干部大会上沉痛建议为他默哀,不料他拖着受伤的身躯奇迹般地回来了。原来,他被当地群众救起,但由于伤势严重,整条右臂被截去。

左齐和彭清云的右臂都是在1938年抗日战争中伏击日军的时候失去的,而且都是白求恩做的截肢手术。失去胳膊,特别是习惯用来穿衣吃饭、写字打仗的右手,对他们的打击很大,但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当时不满27岁的左齐在战友们的关怀和鼓励下,学着用左手写字,决心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从此他以左手代替右手,在战争年代,除非像打绑腿、捆背包这样必须用两只手的事是警卫员做的,其他事情基本不用别人帮忙。彭清云当时更年轻,刚满21岁。后来有人问他:“你那时刚满21岁,失去了右臂,苦恼悲观过吗?”彭清云说:“失落什么,革命嘛!我失去一只不是还有一只吗?那些牺牲了的战友,还有什么呢!除了他们宝贵的牺牲精神,什么也没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是艰辛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作为359旅717团政委的晏福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千方百计地找活干。该团由于大生产成果显著,晏福生被推选为生产英雄,毛泽东还亲笔给他题词。失去右臂的左齐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长期坚持用左手练习书写。他用左手练出了一手令人称道的漂亮毛笔字,赢得了极高的赞誉,被誉为“左笔书法家”。其事迹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并有《左齐左笔书法集》传世。彭清云伤愈后,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了。解放战争时期,彭清云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作为师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1955年授衔时,晏福生被授予中将军衔,左齐、彭清云被授予少将军衔。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三位将军用他们传奇的戎马生涯,体现了军人顽强奋斗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