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近年来,各地高校与媒体密切配合,不断探索,创新全媒体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马克思靠谱》《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是对的》和《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既站位高又接地气,利用电视与网络融合传播的优势,利用进校园接地气的活动优势,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
剖析受众特性,增强传播针对性
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变化。理论要广泛传播,就需要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倾向于浅显化、网络化和碎片化,阅读内容越来越注重实用性。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切实增强针对性,不断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交流习惯的变化。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匿名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特点,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大学生这个群体,喜欢接受时髦、新鲜的事物,比如一些流行的网络词汇和网络段子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运用这些词汇与人沟通交流。从生活习惯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习惯于晚睡,晚上的时间用于上网、聊天和浏览新闻等。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要转变语言风格,贴近大学生的交流表达习惯,大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式,尝试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段子,创造一些准确又不失幽默的词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出来。
创新“融传播”方式,成就“现象级”产品
《马克思靠谱》。2016年5月,人民网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读书节目《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采取对话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网络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著作进行形象化、生活化的解读。在电视节目、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网站视频等多元互动下,该节目迅速走红,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500万,引发马克思主义传播热潮,被媒体称为“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久别重逢”。2018年10月,《马克思靠谱》第二季《马上学习》首播,从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和日常故事出发,以中国故事串联起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华,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
《社会主义“有点潮”》。2017年10月,人民网与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教育电视台合作,推出大型理论视频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采取谈话形式,紧紧扣住一个“潮”字,以标志性事件为线索,以代表性问题为导向,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全网访问量超过2000万,反响强烈。2018年10月,《社会主义有点潮》推出第二季《新时代学习大会》,设计了“新思想从哪里来”“新思想新在哪”“新思想带来什么新变化”“新思想告诉我们怎么干”“新思想带我们到哪里去”五个既易懂又易记而且层层递进的话题线索,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马克思是对的》。2018年4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理论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以特定的场景设置与环节衔接,让经典理论化繁为简、入脑入心,让马克思走近老百姓、说家常话、说中国话,青春的气息、活泼的形式、通俗的表达,深受青年观众的喜爱。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2017年5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同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各相关高校协办,联合推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朗读、宣讲活动——“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持续7个月,吸引了广大高校师生的热情参与。“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活动先后在全省高校巡回举办9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创作暨演讲大赛受到全省高校师生的热情支持,青年学生们用演讲、漫画、征文、微视频、微信H5、图解演绎“心中的马克思”“身边的马克思”。2018年5月,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推出,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播进更多的青年学生心中。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传播合力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学校的课堂“搬”到电视荧屏、广播、报纸、两微一端新媒体,深刻表明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需要汇聚多方资源,整合多元优势。
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理论教育。重塑理论教育方式,不能光靠教师单打独斗,须“开门办学”。上述“现象级”产品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媒体和高校有机结合。《马克思靠谱》筹备阶段,栏目组深入全国多个高校寻找理论人才,一个硬门槛就是“80后”,青年人之间更有共同语言。《新时代学习大会》节目的参赛选手均来自高校,既有在校学生,也有辅导员、教师。节目组还精心征集了500个学生关心的问题用于现场提问。
用“青春”的方式讲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靠谱》等节目在电视、网络上热播的同时,主创人员还坚持走进校园,与师生零距离接触,了解理论教学中的困惑,使得马克思走出政治课本,接地气、有生气、不高冷,很鲜活地走进青年学子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坚持走进高校,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涌现出一批校园原创理论文化作品。
发挥媒体深度融合传播的优势。“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开设了微信公开课,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读马列经典》组织线上朗读活动,重温经典的魅力;“神会马克思”组织高校思辨PK赛;《马克思靠谱》节目组在节目播出后,分切为多个小视频,在微博、微信、网络上通过碎片化方式进行二次传播。
精准传播,让年轻人乐于接受。《马克思靠谱》等理论节目和活动之所以成为“现象级”的理论传播品牌,受到年轻人的热捧,是因为把严肃的话题和流行的形式相结合,把深刻的思想巧妙地融合到当下网络流行的语言当中,便于年轻人通过自己熟悉的认知,进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大众化。
(作者系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