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大学中的教师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大而神圣的职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好、悟透、落到实处,聚焦思政课核心职能,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
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好
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关键课程”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具有关键价值。各级各类学校是在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时期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思政课的关键地位还体现在政治引领、思想引导、人生引航上。
发挥“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承担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这个思想教育主阵地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关键课程建设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落实法定课时学分,增强移动互联技术支撑,形成校内外协同效应。
以“四个自信”为主要内容涵养新时代思政课自信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在“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上做到知行合一的同时,思政工作者更要理直气壮开好、讲好思政课,即要树立起“思政课自信”。
思政课自信,就是思政课教师要坚信思政课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培养奋斗者、传承人,努力用高质量教学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做“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论断,思政课教师要甘坐“冷板凳”研读经典、埋头科研,心系社会主义发展和党的建设大舞台,站好思政课三尺小讲台。通过发挥思政课优势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崇高使命。
遵循思政课建设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条要求,“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与学生一道明理修身,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社会发展的机理,践行做人的道理,遵循做事的事理,释理明道、以理导行、以身作则。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增强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积极探索高校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效机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与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所思所悟与生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参与锻炼、在实践中体验文明、在实践中提升人生境界。
(作者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