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我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引起热烈反响。本刊特约访省内一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研究,畅谈感想体会。
新世纪己亥年的春分刚过,思政课建设的春天就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我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围绕一门课程在中央层面召开的重要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亲切关怀,让广大奋战在思政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由衷感到振奋和鼓舞,感受到新时代正召唤着思政教师新作为。我们必将呕心耕耘、培育新人、不负春光。
莫大的精神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这是对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为党和人民所需要和认可,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进一步坚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
殷切的期望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希望和要求,这是新时代做一名好的思政课教师的标准。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继2014年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四有”好教师标准之后,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突出了如下特性。“政治要强”:思政课具有鲜明政治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须提高政治站位,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情怀要深”:除满怀教育之爱外,从事立德树人的工作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深切的家国情怀。“思维要新”: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教材是不断修订完善的,教育对象是年年在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因此,思政课教师的讲授思维要跟着新思想讲,迎着学生的困惑讲,贴着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视野要广”:要让学生真正树立“四个自信”,思政教师须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规律性、创造性问题讲明白、讲清楚。“自律要严”: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教师理想、情操、信念、教养等全部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和表现,德育无小事。“人格要正”:良好的人格修养、师德风范是做好思政课教学的前提。
精准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梳理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等八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既有理论概括,又有方法论指导。这八个关系反映了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正是长期困扰一线思政教师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所在。以八个统一作为思政课改革建设的根本遵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为思政课改革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