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时代新声,铸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
本期“时代强音”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参加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是时代的重托与使命。“领导要论”刊发省委书记娄勤俭对推进网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部署要求,努力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江苏发展的“最大增量”。
凝聚奋斗的动力,需要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本期“热点面对面”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既有全省层面的安排部署,又有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以期助力这一战略工程的推进。
伟大的事业,需要与之同心同向的奋斗者倾力奉献。本期“讲述·强国人生”刊发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教授的文章,回放他的建筑之路与桥堡情结。“微信圈”回顾“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把全部力量融入祖国强盛中的奋斗故事。“理论故事”展示了“一个人可顶几个师”的熊向晖以及三位独臂将军,为党和人民奋斗的责任和担当。“红色记忆”讲述雨花台烈士丁香的感人故事,以及“沙家浜”“刘老庄连”的革命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要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本期“江苏文脉”两篇文章站在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高度,系统梳理江苏历史文脉,展示江苏现实题材创作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方面的努力。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本期“马院讲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省内一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畅谈感想体会。“宣讲家”阐发“现象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创新意义。“大政工”从不同角度阐释如何做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人启迪。
文化如春雨,无声润人心。以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以民族之魂汇集磅礴力量,我们的国家必将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