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国产战舰装上“千里眼”

发布时间:2019-07-10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黄健鹏    

经过了70年的砥砺征程,我国雷达事业实现了从只能维修进口,到自主研发世界先进型号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像邢文革这样的年轻一代雷达人,传承着老一辈的责任和使命,铸就了一批守卫祖国海空的国防基石。

来自江苏常熟的邢文革在高考那年,因身体原因与军校失之交臂。大学毕业后,邢文革服从组织安排,被分配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他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而十四所的雷达研究工作和他所学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他没有丝毫怨言,从头学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邢文革很快就建立起了雷达专业的知识体系。

十年间,邢文革从一个大气物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成长为雷达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年间,他从一个只能从事外围工作的年轻人转变为做核心研究的专家;十年间,他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国家级雷达总体设计师。

1997年,“中华神盾”立项,那时国内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可借鉴技术,没有可参考经验,研制难度极大,项目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安排的事,一定要做好!”邢文革一直牢牢记住母亲的这句教诲。2000年,邢文革临危受命,毅然承担下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华神盾”项目,担任“中华神盾”雷达副总设计师。

解决长期困扰海用雷达的“海杂波”难题是项目最大的挑战之一。国内的一些专家曾作出“困难巨大,难以解决”的结论。“不解决‘海杂波’难题,就等于放弃了该项目的研制。”邢文革带领团队上船搜集杂波数据。刚上船时,邢文革因晕船经常头晕、呕吐,痛苦难耐。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拉电缆、拧螺丝、调设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很快解决了设备“晕船”的问题,终于逐步摸清了杂波的特性和规律,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攻克类似难题,俄罗斯用了六年的时间、美国用了两年时间,而我们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2007年,雷达顺利完成研制。当雷达装到战舰上的时候,邢文革和同事们发现,它的特殊形状宛如一块钻石。于是,他们给雷达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海之星”。邢文革说:“海之星是一颗钻石。而且钻石的品质和我们整个团队那种孜孜不倦,不放弃,不言败的品质是一样的。”

在邢文革眼中,以“海之星”命名中国的新型舰载雷达最恰当不过了:以钻石切割精确的镜面和特有的晶格,比喻这款雷达的数个阵面和数千个单元,以钻石独特的折光性能比拟该型雷达的快速跟踪能力。

新型舰载雷达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自主研制高性能相控阵雷达能力的国家。现在,“中华神盾”已经列装部队,它是我国海军先进战力的标志,为海军走向远海创造了重要条件。邢文革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如今的“海之星”已经成为国产战舰最重要的“千里眼”。蔚蓝色的大洋深处,中国“海之星”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璀璨夺目。而属于年轻一代雷达人的奋斗远未停止,他们将继续传承着老一辈的使命和担当,用“钻石品格”担国家使命,让更多新一代雷达在海陆空天各个领域,守护着祖国的和平和安宁。

责任编辑:焦高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