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是一块红色土地,新四军军部曾移驻在此,“铁军精神”是阜宁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老区发展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紧贴阜宁农村人口众多,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村的实际,紧扣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服务基层群众,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让创新理论“讲起来、热起来”
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开展理论宣讲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一是“五大课堂”创新学习形式。打造“补钙行动”理论课堂、文艺助训欢乐课堂、电台广播空中课堂、“互联网+”移动课堂、基地教学实境课堂这“五大课堂”,推动学习宣传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二是“万千百十”彰显冬训魅力。在农村党员冬训中创新开展以“万名党员看变化”“千名成员大宣讲”“百名书记上党课”“十对镇区大PK”为主要内容的 “万千百十”活动,激发农村党员主动学、乐意学、争着学的热情。三是“百姓名嘴”提升宣讲实效。组建500人的县委宣讲团,构建出一支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宣讲“轻骑兵”;发挥全省“百姓名嘴”风采大赛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比赛选、办班训、示范讲,组建覆盖城乡的千名“百姓名嘴”队伍,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工作平台“建起来、用起来”
积极推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省首批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一是做深文明实践活动。建立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20个镇文明实践所为主干,341个村文明实践站和68个文明实践点为终端的四级组织体系。二是做优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融媒体平台建设模式,和省广电总台荔枝云平台深度合作,以现有的报、台、网阵地和资源为基础,积极整合县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最大化发挥平台传播“矩阵效应”。三是做实网络舆论引导。组建200多人的网络发言人队伍,依托县网络发言人公共服务平台,成功打造30万用户的“文明阜宁”微信公众号。四是做强红色文化品牌。成立县红色遗存保护利用中心,修缮提升、保护利用好79处红色遗存和15处以英烈命名的村(桥、路、校)。
让群众文化“动起来、乐起来”
创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我们坚守群众精神家园,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一是挖掘好人文化潜力。依托县好人馆、好人主题公园、公交车身等载体宣传好人事迹,营造浓厚的好人宣传氛围,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月月推、季季评的好人评选良性运行机制,连续7年举行“十大阜宁好人”颁奖活动,现有中国好人18名。二是激发传统文化活力。依托淮剧之乡、杂技之乡、散文之乡,激活国际牛歌艺术节、新春庙会灯会等传统文化品牌。三是提升乡土文化魅力。依托全县16个灾后重建安置点和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的98个农村康居工程示范点,从去年起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实事工程,计划每年建成100家,三年实现全覆盖。
(作者系中共阜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冷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