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天宁区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法,畅通群众获取理论知识的渠道,提高理论供给的数量与质量,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办公楼宇、厂房车间、社区广场、校园课堂,打通理论走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做好“加法”,补齐宣讲资源短板。邀请“外援”讲理论。我们诚挚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和上级领导,来天宁作专题报告,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精选“骨干”讲政策。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衣食住行、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热点,从相关职能单位选拔素养高、懂政策、善表达的骨干人员,将政策解读送到基层,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解释到位、宣传到位,真正让百姓晓政策、懂政策、用政策。用好“民嘴”讲故事。整合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百姓名嘴等各类资源,组建“草根明星宣讲团”,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讲出地域特色,通过身边的变化、身边的故事,把“大道理”讲明白、讲透彻。
做好“减法”,提升宣讲活动质量。通过深入学习、结合实际,对理论宣讲内容挑出干货、划出重点,制定出全年宣讲目标任务和宣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减少对相同受众同质化、低效化宣讲频次,做到重要内容重点宣讲、不同内容系统宣讲、精彩内容巡回宣讲,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既提升宣讲工作的实效性,又凸显理论宣讲的分众化、个性化特征,让每次宣讲都接地气、冒热气。
做好“乘法”,推动宣讲理念创新。通过丰富表现形式进行再创作,如采用故事、漫画、说唱,将新思想、新政策、新部署转化成群众更易接受的呈现形式。用好“互联网+”新技术,让理论触网。设立开发理论学习微信小程序,采用在线答题、对战比赛、“红点”直播等方式,打造理论学习“掌上课堂”,提升理论宣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统筹平台载体,聚合力效应叠加。积极拓展理论宣讲新阵地,统筹“社区党校”“白扬轩”等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建好一个阵地发挥多方效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文明社区天天乐,观看文艺轻骑兵的演出,在道德讲堂中聆听道德典型巡讲巡演,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化作“春风雨露”融入群众生活,实现理论宣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做好“除法”,破除宣讲供给阻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理论宣讲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理论宣讲制度,统筹推进全区理论宣讲工作。区委班子成员带头宣讲,为全区党员干部立好标杆、作出表率。下发理论宣讲工作方案,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和关键时间节点,确保理论宣讲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二是建立健全机制。开展工作督查,推动理论宣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现场抽查、随机提问、调阅学习笔记和会议记录等形式,对宣讲工作进行对照检查,切实把好理论宣讲进度关、质量关和作风关。三是加大经费保障。把基层理论宣讲经费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全员共享、基数适当、动态增长、监管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各级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对宣讲保障工作予以配套支持。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天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