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励志惟存马列篇

发布时间:2019-09-1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李 丽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作为“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1931年至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期间,林伯渠率先垂范,带领边区政府政务人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主持边区政府专门讨论调查研究的会议,对边区政府工作人员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认真学习和实行调查研究”。他建立健全各种调查研究的机构和制度,对于如何培养训练干部,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虽已年过半百,他却依然不辞辛劳,冒着风雪严寒率领考察团到甘泉、富县等地区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研究,搜集了许多区乡级的具体材料。他手拄拐杖,跋山涉水,亲率农业技术人员勘察南泥湾,认定这里是开荒生产的好地方。他到安塞、志丹农村调查研究后所写的《农村十日》一文,成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党群关系的典范之作。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曾赋诗,“人人争识林老头,亲切有如家人父。灯前细谈几件事,米面油盐棉花布”。这是对林伯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利益的赞誉。

通过一次又一次不断深入的调查研究,林伯渠不仅对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生活有了具体的了解,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掌握了领导政府工作的主动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同时,也为彻底转变各级干部的作风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林伯渠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朴素切实的态度,深入细致、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以及务实求真、持之以恒的精神,历久弥新,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

第一,做好调查研究要端正“态度”。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知与行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本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把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林伯渠虽然是革命队伍中的老前辈,长期担任党和政府的重要职务,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步伐,一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和毛主席著作,“励志惟存马列篇”是他几十年学习工作的格言。他认为知识越多,越觉得学问不足。甚至在耳顺之年,还在向毛主席虚心请教像他这样年纪和精力的人该如何学习、如何为党做更多的工作。王震曾评价说:“在林伯渠的一生中,他总是顺应革命的潮流,不断随着时代前进。”

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发布后,林伯渠以身作则带头响应。在林伯渠的影响和带动下,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农村,认真调查研究的好作风。

第二,做好调查研究要增加“实度”。调查研究的“实度”就是指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在调查研究中,要树立问题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离开“问题”的调研,就很容易失去方向,陷入盲目。当年,作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领导者和带动人,林伯渠为解决吃饭、穿衣这一中心问题,骑着毛驴,带领着几位科技人员,踏遍了延安杜甫川的山山水水。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最终选定了一块背山面川,向阳临溪的有利地形,创办了著名的光华农场。林伯渠还因地制宜,在农场建造一座酒坊,酿酒提炼酒精,保障延安卫生部门的需要,并用酒糟喂养奶牛,进而办起了农艺、园艺、林业、植保、畜牧、兽医、养蜂、养蚕、水利等许多专业生产。通过大生产运动,缺衣少食的陕甘宁边区旧貌变新颜,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的繁荣景象。

第三,做好调查研究要力求“深度”。调查研究既要“身至”,更要“心至”。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是林伯渠经常性的工作。1941年是陕甘宁边区征缴公粮最重的一年,为广泛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这年年底,林伯渠就率领一支20多人的调查队,赴甘泉、富县进行调查研究。他事先没有通知县政府,直接率领调查团深入农村。调查队采用“解剖麻雀”的办法,选择了甘泉县三区二乡作为对象,把20多人分成多个小组,到行政村或自然村,一面参与行政工作,一面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全面了解乡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林伯渠走家串户,实地考察。他每到一个地方,群众就会络绎不绝地去看望他,向他诉说衷肠。林伯渠听取群众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并同他们讨论开荒、种植、运输、制订家庭生产计划等问题,对群众的鼓舞很大。通过调查研究,林伯渠了解到许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租佃关系未能适当解决、行政机构尚不健全、干部文化水平低等。调查结束后,林伯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起到了极大作用。林伯渠无私奉献、甘为人民的公仆,为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得到边区人民的充分爱戴和信赖,人民把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当作他们学习的榜样、当作他们的贴心人。他们感慨“祖祖辈辈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好政府、好的官”。

毛主席曾经说,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多到老百姓当中去,同他们亲切交流谈心,实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尤其在信息化时代,要善于把传统调查方法与网络调查相结合,在掌握网络社情民意的同时,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在调研时或结束后,要针对收集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切忌“雷声大,雨点小”。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系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