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紧抓机遇,以打造主流舆论阵地、政务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相统一为功能定位,守正创新,成立融媒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书记挂帅、及早谋划、多方调研,率先与省广电总台签订合作协议,结合通州实际设置平台菜单,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融合创新催生“化学反应”。平台相融。区内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虽早已合并,但一直是块状化运行,技术系统互不兼容。通过协调,“荔枝云”技术平台可直接与报纸的方正系统、电视的索贝系统顺畅对接。引入云主机和云存储新技术,搭建起通州融媒体“专属云”平台,在充分发挥通州广电原有设备作用的基础上,扩充系统功能。目前区融媒体中心已形成电视、报纸、广播、网站、“两微”、“南通州”APP及“我苏”通州页面等全媒体发布矩阵。机制创新。为推进媒体融合建设,配套改革运行体制机制。打破原有采编部门相互分割的藩篱,再造流程;拟订《融媒体中心考核试行办法》,将传播速度、点击量及社会反响纳入考核指标,突出移动优先,如规定采访记者第一时间向APP客户端发稿,将此作为稿件计分的前提。队伍提升。结合“四力”教育实践,推动采编队伍全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先后安排骨干人员在省广电总台、浙江长兴台跟班学习;在中心内部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一起成长;开展“守正道、创新局、查短板、补不足”业务研讨和“练兵”“比武”等活动,全员轮训,提升实战素养。
多方联动实现“一体效能”。融媒体建设极为注重运营效果和传播能力等内涵要素。一是注重功能拓展。区级融媒体建设,既重视核心平台的兼容性,也重视外围功能的拓展性,在强化舆论主阵地的同时,还逐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在新开发的南通州APP上,设置“本地”板块,为今后“新闻+服务”“新闻+政务”预留“阵地”。二是强化用户意识。用户情感上的归属与认同,是融媒体建设“服务群众”的核心问题,强化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意识,尤其重视用户群体的互动价值,对南通州APP互动板块作出优化,有效增强了用户黏性。三是坚持内容为重。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关键还是要生产出更接地气、人气的融媒产品。在融合“试水”过程中,通过“南通州”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直播通州”,目前已收获14万的关注粉丝,“南通州”被评为全省县级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优秀奖。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